复习资料整合——大概念——内容概括类 地理中国之最英文

语文大概念:内容概括类
主要适用与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语用材料分析和作文等知识点 。
命题特点
①概括是阅读的基础 。概括内容要点是新高考卷最重要的考点,未来还是会频繁出现的 。
②概括内容要点命题较活,可以以选择题形式,也可以以简答题形式 。概括的区间不只限于某一则材料,因此,要特别注意材料间的关联 。
解题第一步:审题 。
审清楚概括的方向,是什么方面的内容,针对这个内容才能明确自己组织答案的形式,进而才能在文中筛选出准确的区间进行概括提炼 。
第二步:定位筛选区间 。
文章中筛选的区间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
其中显性就是可以利用题干的关键词或者与关键词相关的方向作为区间的选择 。
隐性的就是不能从关键词角度去找到,需要通过分析得出这部分信息符合题干需求 。
第三步:概括提炼 。
方法指导:
1摘录关键词句法
2合并法(包括合并同类项和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3取舍法(取主要信息,舍次要信息;取题干所需信息,舍其他信息)
(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 。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