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淘金


词语 淘金

文章插图
淘金(词语)【词语 淘金】淘金,指淘金者们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在淘盘将淤泥洗涤,以便找出淤泥里的天然金沙 。淘金曾是众多冒险家眼中的致富手段,历史上曾经掀起过几度的淘金浪潮 。
基本介绍中文名:淘金
外文名:panning
拼音:táo jīn
出处:《魏书·食货志》
词语解释指用水选法去沙取金 。比喻在繁複的事物中寻找出有益的、适宜自己的事物 。《魏书·食货志》:“又汉中旧有金户千余家,常于汉水沙淘金,年终总输 。”五代薛昭蕴《浣溪沙》词:“ 越 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 。”明汤显祖《牡丹亭·谒遇》:“由来宝色无真假,只在淘金的会拣沙 。”沙汀《淘金记》二:“淘金一开始,他就奔走着,张罗着,希望自己是个厂主,或者同别人合伙 。”起源发展起源十九世纪初,美国展开一场向西部扩张的西进运动,一批批冒险家纷纷向太平洋西岸推进 。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的讯息被证实后,引发另一波的移民潮,人们放下手边的工作涌向圣弗朗西斯科,试图一圆淘金的梦想 。十九世纪初,美国开始了势不可当的西进运动,使美国的边疆从密西西比河不断向太平洋西岸推进 。一八四八年,前进到加利福尼亚的人们在这里发现了金矿,立刻引起世界的轰动,迅速形成规模空前的淘金热,并对西进运动和美国西部的开发产生了极大的刺激 。淘金热是西进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犹如是一幅壮丽画卷上一个亮丽的片段 。美国西进运动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与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有着不解之缘 。它直接起源于西进运动中人们的一系列活动:首先,一八四八年在加利福尼亚发现的金矿位于新赫尔维蒂亚的萨特社区,这里地处萨克拉门托河与美利坚河的交会处,是太平洋沿岸两个最大的美国移民早期殖民地之一,由美国移民萨特在一八四八年开始修建;其次,金矿的发现者马歇尔正是那些征服太平洋沿岸的美国移民,他出生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新泽西,在一八四四年踏上了「西进」的征途,从密苏里迁入俄勒冈,次年定居萨特社区;複次,金矿发现点处于马歇尔与萨特合营的锯木场的水车引水沟,淘金热爆发时,这里的木材加工立即解决了淘金者在生产和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
词语 淘金

文章插图
淘金者其实,在这以前,在太平洋沿岸已多次发现金矿 。据记载,较大的金矿发现是一八四一年在洛杉矶附近和一八四二年在南加利福尼亚 。这两次都没有引起震撼性影响,儘管一八四二年的那次金矿发现也吸引了几百位淘金者,但很快就无声无息了 。这是因为在一八四八年以前的几次发现均发生于印第安人的区域,印第安人的社会还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他们并不懂得黄金的经济价值 。再者,当时这里的移民很少,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较低,与外界的联繫也很有限,以致发现金矿的讯息传播不出去 。然而,时至一八四八年,情况则因西进运动而大为改观 。随着移民的不断进入、经济生产的持续发展以及与外界交往的愈加密切,使得发现金矿之类的事情不会再「始终是地方性的」 。一八四八年一月二十四日,金矿被发现;三月十五日,圣弗朗西斯科的《加利福尼亚人报》首先刊登这一讯息;五月十二日,商人布兰纳带着金沙样品从金矿区来到圣弗朗西斯科,使发现金矿的讯息得到证实;八月十九日,一封描述这次发现的信件在美国东部纽约的《先驱报》上刊载,讯息随之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淘金热由此开始 。西进运动不仅仅是意味着美国领土面积的扩大,更为深刻的是使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北美得以广泛的传播和移植 。一八四○年代,美国人在加利福尼亚的发展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範、人际关係构成了淘金热得以如火如荼的文化背景 。上述提及的锯木场就是按照现代的经营方式运行的 。根据契约,萨特为锯木场提供必要的资金,而负责经营的马歇尔则以四分之一的产品作为报酬,人员管理实行僱佣劳动方式 。而使金矿发现的讯息「最终扩大到全世界」的布兰纳是一个「冒险商人、操纵者和土地投机家」,他在加利福尼亚创办有一系列企业,并在萨特社区设有一家「总店」 。一八四八年三月,这个总店的老顾客们开始提出用黄金支付威士忌和其他商品的价钱,布兰纳马上领悟到这次发现的意义 。于是,意识到将有无限商机来临的他立即千方百计地去筹集货源,以满足顾客们对其商品的需求,进而换取大量金沙 。这三人的活动与关係是当时的一个社会缩影,反映出淘金热的兴起与市场经济的刺激和调剂是相联繫的 。而这种联繫是西进运动造就的 。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爆发」和进行还直接受到美国政府的推动 。从大局来看,美国政府十分重视西进运动,一向全力支持美国的牛仔们向西部披荆斩棘;具体而言,美国政府在淘金热兴起前后正在準备正式兼併加利福尼亚 。当时,美国刚刚打完以实现「天定命运」为目的的墨西哥战争,把加利福尼亚变成美国国旗上的又一颗星的构想已是大势所趋 。政府正需要有美国人能大量进入加利福尼亚,使这地区的人口能达到以州的名义申请加入联邦的法定数额规定 。一八四八年六月,美国驻加利福尼亚总督梅森专门向总统波尔克送交了一份报告,称金矿的价值「足以支付几百倍以上的墨西哥战争的费用」 。十二月五日,波尔克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正式公布了这份报告,证实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 。许多原本半信半疑的美国东部人恍然大悟,立即西进,涌向加利福尼亚 。当淘金热导致人口剧增,进而影响商品匮乏时,美国政府又想方设法调剂和统筹商品货源,甚至还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到中国,要求中国商人能直接将商品运到加利福尼亚 。这些都体现出了政府的作用与影响 。飞速发展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的讯息被证实后,美国沸腾,世界震撼 。近在咫尺的圣弗朗西斯科最先感受到淘金热的冲击,「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停了业,海员把船只抛弃在圣弗朗西斯科湾,士兵离开了他们的营房,僕人离开了他们的主人,涌向金矿发现地」;「农民们典押田宅,拓荒者放弃开垦地,工人扔下工具,公务员离开写字檯,甚至连传教士也抛弃了他们的布道所,纷纷前往加利福尼亚」 。在一八四八年六月时,圣弗朗西斯科一半的房子已人去楼空,两家报刊因排字工人离去和订户的离散而不得不停刊,连在美国海军「安妮塔号」军舰上也仅剩下六名水兵 。这股热潮接着席捲圣弗朗西斯科北部的俄勒冈和南部的墨西哥 。在俄勒冈,仅在一八四八年夏季,就有一半的成年男子,约三千多人,抛下即将收穫的穀物南下加利福尼亚 。与此同时,有四千多墨西哥人北上加利福尼亚 。这年的八月十七日,梅森写道:在加利福尼亚前往矿区的路上,由于人们都赶向矿区,特别是男子劳动力,「沿途工厂闲置在那里,麦田任牛羊去啃食,一幢幢房屋空无人烟,农场也变得荒芜了」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放歌〈喔!苏姗娜〉:「喔!加利福尼亚,那是为我安排的地方;我到萨克拉门托去啦,脸盆儿放在膝盖上 。」成千上万来自北美、欧洲及天涯海角的淘金者使加利福尼亚的人口猛增 。一八四九年初,加利福尼亚大约有人口二万六千人,到年底已达十一万五千人,而且不少新近出现和形成的城镇很快就「几乎成了国际性的」 。圣弗朗西斯科是当时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一八四八年三月只有八百一十二人,一八四九年初已接近五千人,一八五○年增至二万五千人 。星罗棋布的採金点分布在以圣弗朗西斯科为起点,沿萨克拉门托河向北和圣诺昆河向南,形成扇形,再向东一直延伸到内华达山脉 。《加利福尼亚人报》描述了当时的气氛:「从圣弗朗西斯科到洛杉矶,从沿海到内华达山麓,整个地区都响彻着喊声:『黄金!黄金!』」起初,由于金沙在地表层,所以,只要用一个普通的洗脸盆,就可以从沙里淘洗出黄金 。那时,平均每人一天能有二十美元的收入,这相当于美国东部工人日工资的二十倍 。在一个富矿区,人均日收入是二千美元 。一八五三年,淘金热达到顶点,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值由一八四八年的五百万美元增加到一八五三年的六千五百万美元;一八五一至一八五五年美国的黄金产量几乎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五 。美国由此很快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各地淘洗出的金沙堆满了圣弗朗西斯科的仓库 。据当时人的描写,梅尔斯和霍华德的商行「被金沙堆包围」,该行「从运抵这里的金沙中获得大量租金」,这笔收入达四十至五十万美元 。布兰纳的库房从一八四八年五月一日至七月十日,就获得了价值三万六千美元、被用作支付库房租金的金沙 。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一年,美国的金币铸造增加了二十倍 。在淘金热期间,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衣、食、住等生活物资供应陡然紧张,特别是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这导致物价飞涨 。在圣弗朗西斯科,一片在美国东部只值四至五美分的麵包要卖到五十到七十五美分;洗衣店洗一打衣服要价二十美元,这使得加利福尼亚的一些工人乾脆将衣服用轮船送到夏威夷去洗涤;原先一块只要十五美元的地皮,价格上涨到八千美元 。许多商店直接要求顾客用金沙支付货款 。由于受淘金热的影响,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五一年,美国批发商品的价格指数(以一九一三年为一○○)从八十四七提高到一○二五 。这些情况反映出这次淘金热对美国西部乃至整个美国市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深远影响从一八五四年起,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出现降温的趋势,黄金的产值降至六千万美元,次年又降到五千五百万美元 。但是,整个採金业则开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採金範围遍及整个西部地区,在内华达、亚利桑那、科罗拉多、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犹他、新墨西哥等地都发现并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金矿区,使新的採金高潮在一八五九年前后再度兴起,并持续到七○年代末 。可见,淘金热不仅推动了西进运动,而且有力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建设和发展 。同样重要的是,採掘矿种由採金发展到采银等多种矿物 。位于内华达华绍地区的康斯托克,距离加利福尼亚东部边境仅二十英里,此地不仅金矿资源丰富,而且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银矿蕴藏地」 。这新一轮的淘金热持续到一八七六年,大大小小的矿区几乎遍布西部各州 。正是由于这些新的发展,使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产金国的地位一直保持到一八九八年 。据统计,从一八四八年至一九三一年,在美国西部,共产金四十二亿美元,产银三十一亿美元 。此外,还有大量其他矿物被开採,例如,蒙大拿的铜产量在一八八二年达到九百万磅,十年的产量则又增长了十七倍 。然而,十九世纪后半期採金业的大发展并非是重複前一时期淘金的轰轰烈烈,而是在深度上有所深化,广度上有所扩大,即採金业的进一步资本化 。前一时期的淘金主要表现为民众性的浅层採金,矿工及伙伴或家人利用简陋的机械,甚至是手工,就能进行採掘;而金矿採掘转入深层开发,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更複杂的技术,这是矿工个人或群体所无能为力的 。于是,商人、工业家和银行家纷纷组成採矿公司,并逐步控制了西部的包括採金在内的採矿区 。亚利桑那的希拉和图森矿区,就是由一个名叫「亚利桑那採矿和贸易公司」投资和控制的,该公司由圣弗朗西斯科商人所组成 。又如,康斯托克矿区的主要投资者是一个名叫罗尔斯顿的人,这里使用的机器、木材等设备是他从加利福尼亚运进的 。后来,罗尔斯顿还同他人一起组成「联合工业和採矿公司」,并控制了这一带的富矿区 。在西部採矿业资本化的过程中,外国资本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据估计,从一八六○一九○一年,英国在美国西部採矿业中的资本,大约在五千万英镑左右 。在十九世纪美国西进运动和西部开发中,就发展速度和创造价值而言,难有哪个生产部门能和由淘金热带动起来的採矿业相匹敌,或媲美 。因此,採矿业在美国历史上,特别在西部开发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採金业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增长迅速,不仅使西部的社会面貌发生变化,而且为其他产业的发展积累和提供了资金;其次,採矿业带动了加利福尼亚等西部地区的相关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如木材加工、机械製造、冶金铸造等等;第三,大量人员的拥入,刺激了西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加利福尼亚的耕地从一八五二年的十一万多英亩增加到一八五五年的四十六万多英亩,这使粮食供应从供不应求,变为绰绰有余;第四,採矿业带动西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矿区为中心和联繫各矿区的交通运输线从加利福尼亚逐步向外扩展,进而形成西部的交通网路,从而加快了西进运动的最终完成和西部的深入开发 。美国历史学家格雷斯利写道:「採矿业是西部定居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西部贸易中心的创立,广大的交通运输的完成和为农产品提供市场」 。华人参与虽然,从一八二○年起,美国就有中国移民入境的记录,但在一八五○年以前,华人在美国居留者可谓寥若晨星 。然而,汹涌澎湃的淘金热很快影响到中国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等地区,其中尤以广东的「四邑」为最 。关于金山的传闻可能是激发黄金梦的最重要的动力,相对与澳洲墨尔本被称为「新金山」,贫穷的中国农民把圣弗朗西斯科称为「旧金山」,这称呼一直沿用至今,以致这已成为中国人对圣弗朗西斯科的习惯称呼 。为了寻找生计,许多中国人透过中间人的安排,以实为卖身的方式,签定契约,以「赊单制」的形式来到美国,即中国人所称的「卖猪仔」 。他们由珠江三角洲直运到圣弗朗西斯科金门桥下,暗中交予当地的同乡会照看,然后前往深山里的金矿区 。他们长期生活在荒山僻野,风餐露宿,不管是初期开矿,还是以后筑路或在农场工作,都是一天忙到晚,一年累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生活十分简朴 。稍有闲暇,也因语言不通和受到歧视,只能与周围的中国人在一起排遣,久而久之,在一些美国城市里形成了中国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唐人街 。从一八四九至一八八二年,共有三十万华人进入美国,大多集中于西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 。在初期,其中绝大部分人是为採掘黄金而来,而后来,则主要是从事筑路 。一八五0年,第一批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华人到达加利福尼亚,他们随即为这里的淘金者建造了住所和家宅,受到美国人的讚誉,「没有中国人的帮助,这些淘金者很难在加利福尼亚生活下去」 。在加利福尼亚等西部金矿区,华工被称作「可以依赖的唯一的劳动力来源」 。一八七三年美国出版的一本书中写道:「在矿区、农场、工厂以及加利福尼亚的劳工中,雇用华人是最理想的 。华人做的大部分工作如果用要求很高的白人工人来做,那将不能持续下去 。」华人大多数只是暂居美国,工作一段时间便返回中国,而新来的中国人则替代了他们,使得劳动力不断更新,始终基本上是青壮年男性 。华人首先是在加利福尼亚的矿山工作 。据美国财政局统计,一八六二年加利福尼亚有大约二万华人矿工 。按每人每月交纳四美元的开採税计算,他们一年要向加利福尼亚政府交纳近一百万美元;假如华人每人每天花费三十美分买水,那一年就是二百一十九万美元 。直到一八八0年,加利福尼亚华人的五分之一仍在矿山工作 。一八四八至一八八三年,加利福尼亚开採了价值十二亿美元的黄金,相当于美国同期黄金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华人所採挖 。这是美国社会所公认的事实 。如前所述,淘金热带动了加利福尼亚等地的经济发展,而在这些发展起来的经济部门中,华人也发挥出了重大作用 。在西部製造业中,华人是主要劳动力,一八七二年,加利福尼亚工厂中百分之五十的工人是华人 。当时的一位牧师说道:「没有华人劳工,加利福尼亚的製造业一天都不能存在下去 。」与此同时,华人也是西部农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在淘金潮的发源地萨克拉门托,华人农业工人占该地农业劳动力的百分之八十六 。一八九三年,美国《太平洋乡村报》评论道:华人农业工人「是专业的採摘者和包装者,如果没有华人,我们就难以看到我们每年的水果收穫并运往市场的 。」最为壮阔的是在受淘金热刺激而发展的铁路修筑中,逐步从金矿转业而来的华人工人为修建横贯美国的铁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直到一九四三年五月,美国的《基督教世纪》还发表了一位当时的铁路工程师的文章:「我想提醒你们,不要忘记华工为开发这个国家的西部所做的一切 。」美国学者海因茨评价道:「加利福尼亚的华人对加利福尼亚早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至少是同样的贡献 。在加利福尼亚很多主要行业的形成时期,华人曾经起过强有力、至关重要的作用 。」 然而,原本就种族主义意识浓厚的美国白人,并没有正视华人的贡献和尊重华人的人格,认为工作勤奋努力和待遇要求不高的华人对他们形成了竞争,对他们的就业构成威胁,造成他们生活水平下降 。于是,对华人的排斥、攻击、侮辱等事件此起彼伏,仇华居然形成一股颇有影响的思潮和势力 。从十九世纪八○年代起,美国政府也不惜动用法律来限制华人入境 。在美国社会上,抹杀和贬低华人在美贡献的事已屡见不鲜,习以为常 。在美国的一本历史教科书中有一幅插图,描述当时两条铁路贯通时的情景,图上每一个人下面都标注有姓名,唯独两个人没有注明,这两人都是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