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彝族乡


淤泥彝族乡

文章插图
淤泥彝族乡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彝族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城红果约88公里,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 。全乡国土面积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万亩 。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1个村民小组 。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 26709 人,居住着汉、彝、白、苗、布依等8个民族 。淤泥乡是六盘水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少数民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80%,也是盘县彝族最集中的地区 。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地形複杂,海,最高点八大山2558米,最低点嘎哒河1360米,境内区域性地分布着石灰岩、砂岩、砂页岩,岩石裸露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土壤以黄壤、黄棕壤和沙土为主,全年气候温凉,乾湿季节明显,境内主产玉米、水稻、小麦、豆类、薯类、荞等农作物 。
【淤泥彝族乡】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地形複杂,海,最高点八大山2558米,最低点嘎哒河1360米,境内区域性地分布着石灰岩、砂岩、砂页岩,岩石裸露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土壤以黄壤、黄棕壤和沙土为主,全年气候温凉,乾湿季节明显,境内主产玉米、水稻、小麦、豆类、薯类、荞等农作物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淤泥彝族乡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
电话区号:0858
邮政区码:561601
地理位置:盘县北部
面积:172平方公里
机场:兴义万峰林机场
车牌代码:贵B
平均海拔:约1780米
地图位置行政区划520222210001 123 淤泥居委会 520222210200 220 岩博村 520222210201 220 苏座村 520222210202 220 三合村 520222210203 220 双龙村 520222210204 220 新村 520222210205 220 落脉穴村 520222210206 220 鱼纳村 520222210207 210 淤泥村 520222210208 220 大拨米村 520222210209 220 麻郎垤村 520222210210 220 俄夺村 520222210211 220 下云村 520222210212 220 罗多村 520222210213 220 清水村 520222210214 220 嘿白村 520222210215 220 山峰村 520222210216 220 中合村 520222210217 220 联合村 520222210218 220 中心村
淤泥彝族乡

文章插图
淤泥彝族乡图片人口民族人口总数:28846人;农业人口:25312人;非农业人口:3534人;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苗族类 。
淤泥彝族乡

文章插图
淤泥彝族乡村庄自然资源淤泥彝族乡境内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以煤最为丰富 。全乡以煤炭为支柱产业,有21对有证煤矿、5座焦化厂、3座洗煤厂和年产40万吨的大型机焦厂1座 。煤炭工业的发展,是全乡财政稳步增收的根本保证 。淤泥彝族乡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地形複杂,海,最高点八大山2558米,最低点嘎哒河1360米,境内区域性地分布着石灰岩、砂岩、砂页岩,岩石裸露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土壤以黄壤、黄棕壤和沙土为主,全年气候温凉,乾湿季节明显,境内主产玉米、水稻、小麦、豆类、薯类、荞等农作物 。
淤泥彝族乡

文章插图
淤泥彝族乡夜景旅游资源淤泥彝族乡境内风光迷人,落泥石里画廊有人间奇景一说;沙河溶洞已列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坡上草原风景点,洞内钟乳石千奇百怪,令人流连忘返;八大山上,地势开阔,放眼了望,一目千里,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嘿白村白雨洞深560米,一绳到底428米,比墨西哥巴霍天然井还深1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天然沉井 。
淤泥彝族乡

文章插图
淤泥乡彝舞广场民族文化火把节、水拌酒和山歌是淤泥彝族乡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淤泥彝族乡各民族欢乐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上,各族人民尽情的载歌载舞,藉助歌舞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淤泥的山歌源远流长,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随便哼上几首 。不仅是在火把节上和正月里要大唱特唱,就是在劳动之余或者劳动之中,人们也要唱 。走进淤泥,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或者山岭沟壑,都能听到即情即景编唱出来的山歌 。唱山歌,已经成为淤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水拌酒因为酿造和口味特殊,成为当地人待客和举行各种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饮品,或者馈赠亲友的佳酿 。正是传承久远的火把节、丰富的山歌和独特的水拌酒,使淤泥乡充满了神秘,增添了魅力,使该乡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厅、市政府命名为“歌舞之乡” 。经济发展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淤泥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紧紧围绕“兴煤强乡、农业富乡、以城带乡”的工作思路和加快旅游开发的长期规划,科学引导煤矿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壮大财政税收,为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着力改善交通、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最佳化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切实传承、保护和挖掘传统民族文化,进一步弘扬“歌舞之乡”的民族文化品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把旅游开发作为乡党委政府的长期工作重点,作为发展后续经济,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切实做好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紧紧抓住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因素,本着“让外界了解淤泥,让淤泥走向外界”的思路,利用民族民间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开闢“传统文化—民族风情—旅游开发”系统工程,实现文化旅游同发展,共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