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摩崖石刻

灵源摩崖石刻【灵源摩崖石刻】灵源洞两侧,荟萃了自宋以来摩崖石刻200多段,约占鼓山现存摩崖题刻的一半,行、草、隶、篆诸体俱备,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 。
基本介绍中文名:灵源摩崖石刻
时间:自宋以来
摩崖石刻:200多段
景观:人文
简介晋江是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代文人墨客,雅好诗书,流连于名山胜地之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 。山间崖上那一尊尊造像,一个个石碑,经历风剥雨蚀后保存至今,成为晋江一大人文景观 。最大摩崖石刻南天寺石佛晋江目前现存规模最大、最富有气势的摩崖石刻,当推东石镇南天禅寺的三尊石佛 。令人称奇的是,这三尊大佛同刻在东石镇许西坑村岱峰山的一块巨石之上,石头与大山连成一片 。那幺,这些石佛是何方神圣?12岁出家,在南天禅寺待了十几年的德旸师父,对寺庙的一草一木熟稔于心 。德旸师父告诉采访人员,这三尊石佛就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势至菩萨,每尊石佛高6米、宽3米 。正中的阿弥陀佛,盘腿端坐在2米高的莲花座上,两耳垂肩,披衣露胸,双手相叠端放在腿上,显得威严而慈祥 。右边的是观音菩萨,头戴花冠,手持净瓶 。左边那尊是势至菩萨,头戴出缘云片段预告冠,手拿经书,气势雄伟,神态温和 。与寻常寺庙不同,南天禅寺是先有佛,后有寺 。德旸师父说,在造石佛之前,岱峰山一到夜晚,就发出三道亮光,路过此地的高僧得道守净,认为这是个风水宝地,便请来雕刻师在山中的巨石上,凿出三尊石佛 。佛像从动工到完工,历时十几年 。有了石佛,人们这才盖起了寺庙,得道守净成了寺庙的首任住持 。南天禅寺悬挂的一方匾额“石上异光”,道出了这三尊石佛的由来 。按照民间说法,这三尊石佛两侧各有一尊被当作“护法神”的石像 。可让我们费解的是,这里的“护法神”佛像,轮廓模糊,显然是没有完工的半成品 。是什幺原因使得这两尊佛像没有最终完工呢?德旸师父说,三尊石佛造好了,得道守净令雕刻师在石佛的左右各雕一尊“护法神” 。在雕刻右边的韦驮菩萨之时,石头居然血流不止 。得道守净见状,命雕刻师立马停工,从此不再雕刻 。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在寺庙内的《重兴南天禅寺碑》上可以读到 。晋江文史爱好者汪建育介绍,自从有了这三尊佛像之后,人们就把岱峰山叫做石佛山,香客也越来越多 。上世纪80年代,南天禅寺石佛还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摩崖石佛之外,岱峰山上也存留了不少的摩崖石刻 。南天禅寺西侧巨岩石坡上刻有“泉南佛国”这四个大字,据说出自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之手 。最早摩崖石刻西资岩石佛比起泉州那些名山大川,金井镇卓望山实在没有多少名气,可鲜为人知的是,这里的西资岩摩崖造像,却是晋江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摩崖石刻 。始建于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的西资岩摩崖造像,至今已有1423年历史 。西资岩最出名的是“西方三圣”摩崖造像 。守庙人品为师父介绍,位于寺庙宝殿正中间的是阿弥陀佛,身高4.5米,宽1.62米 。阿弥陀佛背连山石,头挽螺髻,面部丰满 。阿弥陀佛的左侧为观音菩萨,身高4米,头顶高髻,容貌端庄慈祥 。阿弥陀佛的右方就是势至菩萨,左手拈诀下垂,右手上举施说法印,神情稳重严肃 。与南天禅寺不同,西资岩的三尊石佛并非端坐莲花座,而是赤足立于莲座上 。这是为何?随行的金井镇文史爱好者谢清源告诉我们,这三尊石佛的独特站姿,恰好印证了闽南俗话“好站不站,好坐不坐” 。西资岩面朝围头湾,三尊石佛只需端坐莲座,便可将海上孤帆远景尽收眼底;可雕刻师在雕刻这三尊石佛时,却偏偏没让它们端坐莲座,而是直挺挺地站立着 。这也成为西资岩石佛的一个不解之谜 。卓望山虽小,但藏着金井镇家喻户晓的大石佛 。那幺,石佛是何人所建?翻阅史书和碑刻记载,可以考证出石佛的雕刻年代 。据清代地方史书《西山杂誌》记载:“隋开皇九年开发夷州,委工部尚书蔡祖德造卓望山马嘶塔,遂凿三世尊佛,造寺曰大石佛寺 。”这些记载与寺庙大门左边刻于乾隆乙酉年的《重修西资岩纪德碑》所说的“相传创始于隋唐间,岁莫可考”并无二致 。一些慕名而来的考古专家纷纷表示,这里的三尊石像造型,带有一种隋唐的风格,是福建省最早的大型立雕像 。谢清源介绍,寺庙代有重修,现代规模较大的一次修葺是当地华侨蔡本油在1935年重修,后因“七七事变”而停滞 。1958年的金门炮战,西资岩经历了炮火的洗礼,但损坏不大 。上世纪60年代,大佛身上的金箔被颳得乾乾净净 。1984年,蔡本油的子孙又将西资岩稍加修葺 。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人民政府将西资岩石佛认定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资岩为何建在这座小山上?晋江文史专家粘良图说,隋唐时期,晋江海外贸易兴盛,卓望山下的围头湾一片帆影潮声、雨楫风樯 。从围头湾往返安海港和泉州港的船只,都要途经这座小山头 。后来,人们在山上一块天然的岩石雕凿佛像,建造寺庙,便于上香祈求过往船只平安 。传世之作“璧山”在深沪镇一个叫宫仔崎的陡坡上,有块突兀龟裂相叠巨石,上面刻着“璧山”二字 。字型略带魏碑风格,笔力矫健,朴实浑厚,灵动别致,字径约60厘米 。相传,这两个楷书大字为唐末奇人罗隐所题 。据《闽书》载:“石璧山在深沪村,亦名狮山,石刻‘深沪’两字为罗隐书 。”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从没有在石璧山上见过“深沪”二字 。唯独石璧山上的“璧山”两字,不署姓名,后人推测其为罗隐所书 。深沪民俗专家周仪扬介绍,罗隐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晚唐诗人,生性好讥讽世事,因得罪权贵,连考十年科举不中 。三十几岁时,他自老家浙江来,游历晋江 。据传,罗隐探访深沪,但见宫仔崎山高水深林密,故题“深沪”两字,深沪由此得名 。在唐末,深沪还没有现在这个名字,而是叫“璧山里”,所以说罗隐题写“璧山”这两个字是比较可信的 。无独有偶,晋江罗裳山玉髻峰下也留有罗隐题写的墨迹———摩崖石刻“画马石” 。这是一匹用简笔画成的马,长4.02米,高2.35米,镌刻在玉髻峰下的一巨石之上,构图简练,线条流畅,别具一格 。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此画为罗隐所作 。据《福建通志》记载,罗隐游历福建,颠沛流离,在晋江罗裳山下行乞 。山下乡人瞧不起这个蓬头垢面的行乞书生,时不时嘲笑他 。罗隐愤懑之极,便在岩壁上信笔一挥,画出了一匹意形马 。一到夜晚,这匹马就从石壁上跳了出来,跑到地里践踏庄稼 。乡人执棒举锄追打,那马便又跑入石壁,依然出现在岩崖上 。这样反覆几次,怎样也制服不了这匹“石马” 。山下乡人一打听,原来是罗隐所画 。知道得罪了罗隐,便以礼款待罗隐 。罗隐也就在那片岩壁上,加画了一根柱子,又画了一条绳索,将马拴住 。从此以后,那石马就再也不跑出来了 。粘良图表示,这块画马石是新石器时代的意形画,后来因为罗隐曾经寄居玉髻峰下,人们随即将二者联繫在一起,衍生出“罗隐画马”的传说 。神秘小山“铁灶山佛国”在紫帽山南侧,有座叫铁灶山的小山,山中奇峰叠起,万木葱茏,怪石林立 。其中有三块巨石上,分别刻着三尊佛像,佛像高1.8米,宽0.7米 。中间一尊是阿弥陀佛,头顶作螺纹髮结,身披通肩,露足立于莲台上 。左边是观音菩萨,露足立于朵云上,双手上下相叠放于小腹前,手握念珠一串 。右边一尊为势至菩萨,同样露足立于莲台上,左手下垂作“与愿印”,右手屈臂向上,手掌向前作“施无畏印” 。旁边的几块岩石则刻着“华严经”、“法莲华经”之类的佛教经文,还有一块直立的石壁上,刻有“佛国”两个大字 。这就是当地人说的“铁灶山佛国” 。一座海拔只有几十米高的小山上,竟然有这幺多佛像浮雕、刻经和摩崖石刻,这是怎幺一回事?一些文史界人士表示,铁灶山的浮雕佛像是宋代雕刻的,“铁灶山佛国”也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佛像雕刻于石头上,岁月久远,风化严重,雕刻年代难以判断 。不过,我们在刻有经文的岩石上看到一行铭刻:“康熙己丑正日佛弟子黄志璋稽首题” 。曾赴铁灶山考古的粘良图介绍,黄志璋是清初晋江人,当过西南一带的知府,山上的佛像和题字为黄志璋所雕刻 。理由是与“铁灶山佛国”的佛经题字,字型一样,无疑是出自黄志璋之手 。黄志璋缘何来到铁灶山造佛像,没有史料对此进行记载 。据说,铁灶山是唐宋明清历代名人道士的读书修炼之处,近年来出土的不少墓葬文物出自这里,黄志璋来此造佛也不足为奇 。延伸晋江现存11处崖刻列入文保单位晋江尚存不少摩崖石刻,保留历代名人的书迹 。据晋江文史专家粘良图多年的实地考察研究显示,晋江历代共有碑刻300多处,而摩崖石刻仅占10%左右 。收录于《晋江市志》、列入文保单位的摩崖石刻共11处 。其中,草庵摩崖石刻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南天禅寺摩崖石佛、西资岩摩崖石佛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画马石、紫帽山崖刻等被认定为晋江市文保单位 。“摩崖石刻藏在山石之间,有的原本留存下来的也在渐渐消失,这两年我又陆续挖掘了一些,因此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数据 。”粘良图介绍,晋江摩崖石刻大多集中在紫帽山、灵源山等名川大山,还有一部分散见于南天禅寺、西资岩等处 。从内容上看,这些摩崖石刻可分为榜书、纪游题刻、题名刻、诗题、祈祷文刻等,在书法上则真、草、隶、篆、行书一应俱全 。不少史学人士认为,由于自然风化剥蚀以及一些人为原因,摩崖石刻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採取各种措施,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紫帽山石刻数量居晋江之首作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紫帽山声名显赫,缘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澱,而摩崖石刻正是其历史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 。自宋以来,名人笔迹荟萃于此,着名题刻有紫阳真人、陈紫峰等人手书真迹,总计23处 。据了解,紫帽山上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金粟洞、铁灶山、保福寺、安福寺、普照寺、五塔岩等处 。尤以铁灶山最为集中,有清初以来的题刻9段 。紫帽山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紫阳派祖师、北宋道士张伯端的题名,其文“心/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紫阳真人作”,共30字 。据说,紫帽山有100个形体各异的“心”字,一字一款,遍布山林之中,更是晋江碑刻的一大奇观 。晋江部分崖刻石刻一览●草庵崖刻草庵,宋代摩尼教寺遗址,内有摩尼光佛摩崖造像,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摩尼雕像 。草庵周围原有摩尼教咒语的崖刻,20多年前被毁,现仅存“万石梅峰”、“梧涧”崖刻2方;庵记忆体有弘一法师撰书的《重兴草庵石记》碑1方、柱联4对以及一些题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