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贝尔格气候分类【贝尔格气候分类】1925年他从地理观点出发 , 将陆地分为两类:低地和高地(海拔1000米以上) 。对低地气候 , 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标誌 , 以月平均气温为指标 , 划分出11种气候型(带) 。以地理景观带作为气候分类的基础 , 提出气候地理分类法 。在山地气候中除利用11种气候型外 , 在雪线以上高山地区增加永冻气候 。
基本介绍中文名:贝尔格气候分类
提出者:贝尔格
提出时间:1925年
套用学科:地理
简介即苏联的地理学家贝尔格所制订的气候分类 。苏联景观学说的创始人Л.С.贝尔格是把地理景观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第一个人 。分类概念来源贝尔格1913年提出地理“景观”概念 , 认为地表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域(地段)所构成的 , 每个地域(地段)独特的地形、气候、土壤、植物等自然要素都是有规律的结合 , 是一个自然综合体 , 并相互作用 。气候是这些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表的这些地域(地段)概称为地理景观 。1931年 , 贝尔格的巨着《苏联景观地理地带》出版 , 第一次对景观学原理作了系统阐述 , 并为景观下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定义 。同时也引起了苏联地理学界关于景观科学概念的争论 。三种意见这些争论可归纳为三种意见:一、视景观为区域单位即地理个体;二、将景观广泛理解为一般自然地理综合体;三、把景观理解为基本的地域类型 , 即类型单位 。贝尔格分类法的优点与不足贝尔格分类法的优点在于气候型与自然地理景观相结合 , 且分出纬度气候带和垂直气候带;其缺点在于没有严格区分大陆气候类型与海洋气候类型 , 大陆气候的景观型可以划到海洋上去 。贝尔格任职经历苏联自然地理学家 , 生物学家 。生于宾捷雷 , 卒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 。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宁格勒大学教授 。曾任苏联地理学会主席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景观和鱼类 , 旁及气候学、湖泊学和地理学史 。提出景观学说 , 认为自然带及其景观是由相互联繫和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提出气候分类;以自然植被带划分和命名世界气候 。着有《气候学原理》、《苏联景观地带》、《苏联自然界》等 。参照各种观点对气候的分类极地气候(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 并包括沿海岛屿 , 大致7月10℃等温线以北属极地气候 。这里年净辐射可达15—20kcal/cm2 , 与森林北界大致吻合 。苔原气候带东西延伸 , 在大陆边缘南北宽窄不等 , 由于陆地轮廓、地形和沿岸洋流影响 , 本带南界与纬度带有显着偏差 , 亚洲东北部因寒流逼近 , 地形多山 , 海拔较高 , 苔原气候的南界可伸达60°N; 东西伯利亚夏季较暖 , 7月10℃等温线向北凸出 , 使大陆苔原气候变窄;在西西伯利亚 , 苔原气候南界与北极圈一致 , 由于太梅尔半岛向北伸延 , 大陆苔原气候北伸较远 。本区因受北冰洋气团控制 , 冬季严寒可达8个月以上 , 夏季短促 , 最暖月均温也在10℃以下 。本区因临北冰洋 , 故云量大 , 阴天多 , 蒸发弱 , 湿度大 , 年降水量多在100—250mm之间 , 且多为降雪 , 由于多吹东北风(风速常达16—40m/s) , 故积雪层薄(25—50cm) , 雪被不均匀 , 永冻层深厚 。本区还是亚洲大陆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 , 冬季有极夜现象 , 夏季的极昼 , 特殊的长日照给苔原多少带来些温暖 。对比欧洲部分因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 苔原气候带南北宽度不大 , 气温、降水也高于同纬度的亚洲东岸 。泰加林气候(又称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区以南 , 包括西西伯利亚(南部除外)、东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中国东北、朝鲜和日本北部 , 加拿大北部 , 阿拉斯加北部等45°N以北的广大地区 , 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带 。它在亚洲分布的面积约有700×104km2 。本区北界为夏季最热月10℃等温线(即苔原气候的南界);南界大致以年均温4℃为界 , 在西部约与纬线平行 , 大致与50°N线相当 , 在东部则沿蒙古高原北部山脉 , 从贝加尔湖南侧向东北沿外兴安岭而达鄂霍次克海的海岸 。本气候区属大陆性冷湿气候 , 冬季由于极地高压扩张 , 冰洋气团可经常侵入 , 气候严寒 , 冬季持续6—8个月 , 最冷月均温-15至-30℃ , 绝对最低温可达-45至-50℃ , 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是北半球的寒极 。夏季气温上升 , 7月均温一般在10—12℃以上 , 南部可达18—20℃ , 个别的日最高气温可上升到30—35℃ 。全年仅有寒暖两季 , 暖夏过后 , 就入严冬 , 大陆性气候强烈 。本区严冬虽比其他同纬度地区寒冷得多 , 但在暖夏气温却相差无几 。全年降水量300—600mm , 且由西向东减少 , 西部约为300—600mm , 东部约为300—400mm , 东北部约为200—300mm 。冷季降雪 , 地面形成的雪被厚度足以防止土壤深层冻结 , 使植物免于冻死 。西部夏雨量和冬雪量相差较少 , 但东部夏雨量比冬雪量大 , 因而冬季积雪的厚度也由西向东变小 。本气候区的南北宽度并非到处一致 , 东西差异也较苔原气候区增大 。如以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气候相对比 , 则亚欧大陆的亚寒带是西窄东宽 , 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则是西宽东窄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地势和洋流的作用 。欧洲地势平坦 , 又无高大山体足以阴止海洋湿润气团东移 , 北大西洋暖流更加强了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 因而把欧洲亚寒带气候的南界推向高纬;但由此向东 , 直达亚洲东部 , 一方面因大陆度增强 , 再加上冷洋流作用 , 使亚寒带气候的南界较欧洲偏南 。从北亚整体看 , 本气候区以中部为最宽 , 东部因北有苔原南伸 , 东有寒流冷海 , 内有北半球的寒极 , 加上外兴安岭的影响 , 宽度有显着收缩 。亚寒带气候带的东西差异也很明显 , 仍以亚欧大陆来说 , 在60°E以西 , 即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脉以西 , 因受大西洋的影响 , 大陆性自东向西减弱 , 降水量自东向西增加 。在乌拉尔山脉以东至太平洋沿岸山脉西坡之间 , 主要受与北极有关的气旋活动和反气旋活动所控制 , 大陆性自西向东增强 , 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 , 如东西伯利亚1月均温-20至-40℃ , 7月为18—20℃ , 年降水量200—400mm , 雪被厚度50—80cm 。至于苏联的远东地区和中国黑龙江省北部的气候已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 年降水量一般为500—700mm , 雪被厚度只有10—20cm 。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 0℃左右 , 夏季最暖月平均温度高于22℃,宜生长山毛榉、橡树等落叶林 。农业种植燕麦、小麦、马铃薯、玉米等 。欧洲大部分、美国东部、阿根廷等地属这一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岸 , 在亚寒带气候带以南 , 秦岭-淮河以北 , 以及温带半乾旱区和乾旱区以东的地区 , 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朝鲜、37°N以北的日本以及苏联远东区的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本区的北界即亚寒带的南界 , 以年均温4℃等温线为界;南界则以全年有8个月的月均温9.5℃为标準 , 此即亚热带气候带的北界 , 在中国 , 这一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相当 , 也大约与纬向带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的西界沿大兴安岭呈东北向延伸直至外兴安岭东端 。在这里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乾旱与半乾旱气候三者的界线比较接近 。亚洲东部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结构对温带季风气候的範围影响很大 , 如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 能够阻挡季风势力的深入 。本气候区冬寒夏热 , 夏湿冬乾 , 四季分明 。冬季受强大西伯利亚高压影响 , 盛吹强劲的西北陆风 , 十分寒冷 , 1月均温达-20℃ , 大陆上寒潮频袭 , 土壤冻结 , 北部有积雪但雪被厚度很小 , 除日本西部地区冬季有降水外 , 绝大部分地区冬季晴朗而乾燥 。夏季盛吹东南海风 , 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 , 形成大量降水 , 年降水量达600—1000mm以上 , 山地东侧迎风坡 , 年降水量可达1000mm以上(如长白山东南坡) , 平原年降水量也有500—700mm , 而且年降水的60—70%集中于夏季 , 形成雨热同季(7月均温达20—25℃) , 这就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 。此外 , 本气候区的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如本区的大陆部分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 , 其北部冬寒且长 , 属凉夏型 , 为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南部则冬冷夏热 , 属暖夏型 , 华北一带已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至于日本群岛则大部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 , 温和湿润 , 山脉迎风坡降水量超过20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区之南 , 主要包括华中及日本群岛的南部 ,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本区北界为秦岭-淮河线 , 南界为南岭山地 , 西界为青藏高原东缘(105°E) 。本区气候冬冷夏热 , 降水丰沛 , 全年至少有8个月的月均温高于9.5℃ , 但绝对最低气温可降至-10至-20℃以下 , 最高气温平均在34℃以上 。冬季处于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 , 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过 , 故气旋过境频繁 , 云雨较多 , 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0%;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 , 本区的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 , 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 , 梅雨降水量约占本区六、七两月总降水量的70%;九、十月间沿海一带还有颱风雨;可见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要丰富得多 ,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量约有1000mm左右 , 迎风山地如牯岭更可达2529mm 。总之 , 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冬乾夏雨、雨热同季)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冬、乾湿两季、热在雨前)之间的过渡带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和东南亚 , 包括印度半岛、恆河中下游及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 以6°—20°N地区为最典型 。支配本区气候的气团 , 湿季(6-9月)为赤道气团 , 在塔尔热低压和赤道西风共同作用下 , 盛吹西南季风 , 风力强于东亚的夏季风 , 带来潮湿多雨天气 , 如南亚年降水量的80%甚至90%(印度西部)降于夏季风时期 。乾季(11-4月)为热带气团 , 盛行东北季风 , 属于热带信风 , 伴随乾燥天气 。在西南季风建立以前 , 即在雨季来临之前 ,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寮国及越南北部除外)是气温最高的时期——热季(一般为3—5月 , 5月最热) , 最热月均温为25—30℃ 。本区北界相当于夏季热带风的位置 , 大致与最冷月均温18℃线一致 。冬夏季风交替、每年分乾湿两季、最热月份在温季之前、夏季风强且有爆发性、降水丰富但变率大等 , 这些特点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共同特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 本气候区的雨季与西南季风在本区的建立有密切关係 , 雨季开始就是西南季风建立的日子 , 雨季结束就是西南季风退却的日子 , 例如雨季开始的日子在缅甸始于5月中旬 , 斯里兰卡始于5月下旬 , 印度半岛南端始于6月初 , 然后迅速北推 , 至6月末西南季风在整个南亚内陆建立 , 7月中到达巴基斯坦 , 此后 , 西南季风达到盛行时期 。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各地也有所不同 , 在印度它的建立带有爆发性 , 而在越南和泰国就不象印度那样有明显的爆发性 , 例如4月和5月的降水量曼谷为121和147mm , 孟买为3和16mm , 但6月的降水量曼谷为218mm , 孟买却突增至520mm 。西南季风撤退始于9月1日 , 东北季风出现于10月中旬 , 11月初东北季风移至印度半岛南部 , 12月移至马德拉斯一带 , 1月初出现于斯里兰卡中部 。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000—1500mm , 山脉迎海风侧可达2000mm以上 , 这里生长着热带季风林 , 但在背风侧和内部平原低地 , 降水显着减少 , 林木稀疏 , 呈热带草原景观 。热带季风气候同萨王纳气候相似之点是夏季降水都与热带辐合带有关 , 最乾月份的降水低于50mm;不同之点是萨王纳气候年内风向的变化不象热带季风气候那样呈相反的变化 。由于海陆相关位置、面积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 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内部具有一定的差异 , 主要可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类型 , 前者位于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内部 , 由于沿岸山脉对海风的阻挡 , 加上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基部紧接广阔大陆 , 因此气温年较差可达20℃ , 乾季长于温季 , 而且热季突出 。后者位于菲律宾群岛和中南半岛沿海 , 这里无论冬夏季风 , 降水都较丰富 , 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印度半岛为小 , 乾季尤其热季不如印度半岛突出 。南亚次大陆的热带季风气候与东南亚季风气候相比 , 在共性中还有自己的特性:1)每年分乾湿两季的基础上 , 有突出的热季(3—5月) , 例如马德拉斯4—8月各月的平均气温都超过30℃ 。阿尔瓦尔最高温曾达50.6℃ 。2)西南季风的建立 , 比中南半岛约迟1个月 。3)雨量变率大 , 如印度河—恆河低地的年降水量有从150mm到1500mm的变化幅度 。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本区位于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 , 居赤道附近 , 全年受赤道气团或变性热带气团控制 , 高温多雨 , 常年如夏 。气温常在24—28℃ , 夜间最低温度也多在16℃以上 , 气温年较差比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为小 , 一般在1.5℃以下 , 最大不超过3℃ 。年降水量多在2000mm以上 。因受海风调剂 , 并无闷热酷暑之感 。本气候区处在亚欧、澳大利亚大陆两大陆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 又都是被温暖海水所围绕的破碎的山地、岛屿或半岛 , 这种特殊的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 使本气候区与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气候相比 , 除具有高温多雨、炎热潮湿外 , 还具有较複杂的季风海洋性特徵 。这主要反映在本区降水量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季风之间的关係上 。赤道雨林气候区一般年份有两个雨峰 , 出现在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天顶、热带辐合带两次过境的时候 , 也就是春分和秋分时期 。可是本气候区的雨峰不一定出现于春分和秋分而往往出现于季风盛行的时期 , 降水的地区分布更为複杂 , 一般是迎东北信风和西北季风的一侧多雨 , 岛屿的西部比东部多雨 。由于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南北相对 , 东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热带辐合带1—7月的南北位移可达30度纬距 , 因而不仅形成了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区 , 并使亚、澳两大陆之间的群岛深受随季节而南北移动的热带辐合带和常年存在的赤道西风的控制 。1月由亚洲大陆反气旋而来的东北季风和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来的东北信风 , 它们的前缘可到赤道 。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达12°S附近 。赤道西风带位于赤道以南 。此时北面的热带辐合带通过赤道附近的苏门答腊岛中部、加里曼丹岛南部和苏拉威西岛西北部一带 , 在此带上气流辐合上升明显 。另在12°S(西段)至15°S(东段)附近 , 是西北季风和东南信风以及赤道西风与东南信风的辐合地带 , 所以群岛西部比东部多雨 。7月 , 赤道西风气流明显北移扩大 , 南辐合带也北移 , 此时除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盛行西南季风外 , 其余地区受从澳大利亚高压而来的东南季风和到赤道转向的南风并与西南季风辐合的影响 。在过渡季节的4月和10月 , 赤道西风中心线在赤道带 , 北辐合带移至4°N附近的马来半岛中部和加里曼丹北部 , 南辐合带移至5°S横穿印度尼西亚各岛 , 此时赤道地区正受南北辐合带和赤道西风的影响 。可见 , 亚洲赤道地区以偏西风为主 , 赤道以南主要受东南信风(6—8月)和西北季风(12—2月)所控制 , 赤道以北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 。加上山地岛屿的地形作用 , 使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加大 。赤道以北以迎东北季风的一侧多雨 , 如马来半岛东岸的瓜拉丁加奴 , 年降水量3093mm , 其中11、12月降水量均在600mm以上 , 而夏季各月只有130mm , 加里曼丹岛东北岸的山打根 , 年降水量3650mm , 11、12月各大于500mm , 而春季各月只有180mm以下 。赤道以南以迎西北季风一侧多雨 , 如苏拉威西岛西南的乌戎潘当 , 迎西北季风 , 背东南信风 , 年降水量2878mm , 西北风盛行的12月、1月各为597和676mm , 而东南风盛行的7、8、9月 , 降水减至36、10和15mm , 为明显的乾季 。赤道附近地区则在季风转换季节多雨 , 且西岸比东岸降水多 , 如苏门答腊西侧的巴东 , 年降水量4000mm 以上 , 而东部平原的巴邻旁只有2573mm 。即使处于赤道附近 , 但因背冬夏季风 , 如苏拉威西岛上的巴罗坡年降水量只有550mm , 成为赤道上的半乾旱区 。此外 , 亚洲赤道雨林区也是对流性暴雨最多地区之一 , 如位于岛屿背风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中的茂物 , 每年雷雨天数达332天 , 有“雷都”之称 。温带大陆性半乾旱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本区位于亚洲温带内陆 , 东界大兴安岭和太行山 , 北界即针叶林气候的南界 , 南接温带荒漠气候 , 西与东欧南部的草原带相连 , 包括西西伯利亚南部、中亚哈萨克丘陵、蒙古草原、我国内蒙古、黄河中游和北美中部的大平原等地区 , 是湿润气候与乾燥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 , 呈东西向延伸 , 为亚欧大陆温带草原带的主要部分 。本类型气候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地处内陆或因有高山阻挡 , 难得海洋湿气的影响 , 年降水量多在250—450mm , 主要集中降于夏季 , 且多暴雨 , 雨量变率也大 , 可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 乾燥度在1.5至3.99之间 。气候的大陆性也强 , 冬季寒冷 , 1月均温多在-5至-20℃间 , 夏季较热 , 7月均温高于20℃ 。气温的年较差多在36—37℃ 。苏联中亚的图尔盖 , 1月均温-17.8℃ , 7月为23.7℃ , 年均温3.7℃ , 年降水量249mm , 其中夏季为79mm , 冬季为52mm , 生长期160—190天 。又如蒙古的乌兰巴托也是明显的夏雨型 , 年降水量(208mm)的84%降于夏季三个月 。副热带和热带草原气候本区冬天较温暖 , 可以栽培小麦、玉米、向日葵及棉花等农作物 。伊朗东部属于这一气候 。温带大陆性乾旱气候(温带荒漠、温带半荒漠气候)苏联的土兰平原、我国西北的内陆盆地、内蒙古西部以及蒙古东南部 , 因深居内陆 , 降水稀少 , 年降水量一般在250mm以下 , 气候乾旱 , 气温变化极端 , 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如苏联中亚的温带荒漠 , 1月均温-15°至-10℃ , 7月为25—30℃ , 年降水量100—200mm 。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年降水量只有22.7mm 。冬有少量降雪 , 全年相对日照百分率高(60—70%) , 冬寒夏热 , 气温变化急剧等是本区气候与热带乾旱气候的主要差异 。如吐鲁番虽位于43°N , 但夏季6—8三个月的月均温都在30℃以上 , 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7.8℃ , 极端最高地温竟达75℃ , 为我国最热地方 , 有“火洲“之称 , 年较差也达43.5℃ , 比热带乾早气候区的亚斯文的年较差(18.9℃)高出24.6℃ 。亚热带乾旱与半乾旱气候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 , 都分布有亚热带乾旱气候和亚热带半乾旱气候 。因为这里广大面积的陆地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 地面存在着山间高原和盆地 , 也有助于荒漠气候的形成和发育 。这里夏季炎热 , 冬季较冷 , 如巴格达夏季气温可达49℃ , 冬季最低气温为-8℃ 。喀拉蚩相应为48℃和4℃ 。塔尔沙漠以东 , 因季风作用 , 亚热带乾旱气候的分布逐渐中断 。亚洲亚热带地区与非洲南部相似 , 地势不象北非那样平坦 , 而且东部地势起伏悬殊 , 也阻止了乾旱气候大片地东伸 。塔尔沙漠地区由于盛行从伊朗低压南缘向东扩张的热带大陆气团(Tc) , 它使赤道季风气流(Em) , 不能远达北方;西南季风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扩张得并不厚;夏季 , 本地区高空为反气旋形势 , 低层为显着的热低压 , 下低上高 , 不易致雨;因而降水稀少(75—150mm左右) , 形成荒漠 。伊朗高原主要是由边缘山脉围绕着的山间高原与盆地 , 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酷热 , 冬季不如中亚地区寒冷 , 气候上具有由温带乾旱地区到热带乾旱地区的过渡性质 。高原冬季气温多在5—10℃ , 夏季气温在南部低地可达30—32℃ , 最高可达40—50℃ , 由于本区西接地中海式气候区 , 故冬季、春季有一定降水 , 且西部雨量较东部为多 , 札格罗斯山脉西南坡和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年降水量为500mm , 但内部降水不足100mm , 形成了荒漠 。热带乾旱气候与热带半乾旱气候(热带荒漠气候、热带半荒漠气候)本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的南缘 , 是北非荒漠带向东的延伸 。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的影响 , 气候非常乾热 , 最热月气温为30—39℃ , 最冷月为10—25℃ , 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5℃以上 , 夜间有时降低到0℃ , 气温年较差一般在18℃以下 , 而气温日较差有时达到35—40℃ 。本区由于得不到西南季风的润泽 , 故降水稀少 , 在荒漠中有的多年不降滴雨(但也有一次暴雨降水几十毫米的记录) , 因此热带荒漠广布 。热带荒漠区与温带荒漠区主要不同之点 , 在于前者夏季酷热 , 冬季不寒 , 是典型的乾热气候 , 沙尘暴经常发生 , 伴随着高温和非常乾燥的空气(相对湿度为10%) 。泛论乾旱气候即荒漠气候 , 是以非纬向地带性占优势的 , 儘管从温度考虑 , 南北方向可划分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半乾旱和乾旱气候 , 然而除个别情况外 , 它们在地区分布上是连续的 , 因而很难把它们分开 。全球乾旱区的分布 , 在北半球主要集中在10—50°N , 南半球则在15—50°S之间 , 近赤道的乾旱区主要见于南美洲的秘鲁沿岸、巴西东北部、东非的肯亚、衣索比亚、索马里等地 。世界上乾旱区分布最广的地区是北非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伊朗—中亚 , 东西长达13000km 。亚热带和热带荒漠可统称热荒漠 ,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日照强 , 每年日照时间达3500—4000h , 相对湿度低于50% , 年均温高于18℃ , 有些地方在25℃以上 , 地表温度可达80℃ , 夜晚却可低到0℃ 。最冷月均温不低于10℃ , 年较差不大 , 在18℃左右 , 日较差相当大 , 达35—40℃ , 降水很少 , 一般低于250mm , 有的地方少于100mm , 甚至几年滴水不降 , 并常刮沙暴 。温带荒漠即冷荒漠 , 它的特点是冬季很冷 , 极端温差可达90℃ , 最冷月平均3至-10℃ , 夏季在树荫下温度可达50℃左右 。在北半球 , 温带荒漠与陆地面积广大、远离海洋有关 , 而亚热带与热带荒漠则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亚热带夏乾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同大陆东岸同纬度季风地区相比 , 本区气候特点显着不同 , 这里属于大陆西岸亚热带气候 , 夏季晴朗、炎热乾燥 , 冬季温和多雨 。植被群落为硬叶常绿的灌木与森林 。宜于葡萄、油橄榄、柑橘类园艺业的发展 。小亚细亚半岛(内陆除外)、地中海沿岸区域、伊朗高原西缘、北美加利福尼亚州沿海、智利中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均属这一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各高山地带 , 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高低而呈垂直变化 , 形成了高山气候 。如青藏高原虽与伊朗高原纬度位置相同 , 但因地势高耸 , 气温很低 , 冬季严寒 , 而具有高原寒漠、高山草甸、高山草原景观 。喜马拉雅山脉以其高峻的地势 , 也形成了从山麓亚热带至高山冰雪带的典型的亚热带高山垂直气候带结构 。
- 云的分类
- 立秋在中伏气候会怎样2021
- 资本公积的分类是什么 资本公积是什么科目
- 表格分类汇总的使用方法 表格分类汇总怎么用
- 玻璃瓶是什么垃圾分类 玻璃瓶怎么垃圾分类
- 灯具分类有哪几种
-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分类的基本单位
- 蓝色分类 蓝色能分成几类
- 2011司法考试图表式历年真题考点分类专项突破
- 热带雨林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