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战斗机( 二 )


苏-57战斗机

文章插图
F-22战斗机建造沿革2002年 , 俄罗斯空军委託苏霍伊设计局主导“PAK FA”计画的发展 , 代号为“I-21” , 其中有一个较小版本用于俄罗斯海军航空部队 , 即“PAK KA-未来舰载航空系统” , 印度也加入其中并“负责”开发双座型 。在“I-21”的研製中 , 苏霍伊设计局融合了苏-47和米格1.44战斗机的技术 , 製造出了T-50战斗机 , T是三角翼的意思(前掠翼或者后掠翼的内部代号则为S) 。T-50即为苏霍伊设计局竞标俄罗斯国防部第五代战机项目的原型机 , 苏霍伊设计局在竞标中击败俄罗斯米格飞机製造集团取胜 , 俄罗斯的发动机製造商“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NPO Saturn)则被选择为T-50提供发动机 。2007年4月24日 , “土星(Saturn)”科研生产联合体首次对外透露了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可能的布局图片 。T-50原型机原计画2008首次试飞 , 这是之前印度提出与俄罗斯合制的时间 , 但由于引擎研发及其他技术问题 , 试飞时间延期为2009年8月 。之后在2009年5月时 , 因为国防部资金短缺及契约到期 , 负责发动机製造的“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暂停研发 , 试飞再次延期 。后来根据新型战斗机的试验大纲 , 自2009年12月22日起 , T-50全尺寸试验机将在跑道上进行高速行驶 , 以便对地面上的不同结构件进行调整 。服役历程2010年1月29日 , T-50首架样机T-50-1準备完毕 , 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跑道上起飞 , 完成了历时47分钟的首次试飞任务 , 这比美军的F-22晚了整整13年 。两周之后 , T-50-1再次试飞 , 机身採用了新的三色伪装 , 分别为白色、蓝色和灰色 ,  并带有编号51的标誌 。截至2010年3月26日 , 该样机共进行了六次试飞 , 随后被局部分解 , 同T-50-KNS样机一起被运往莫斯科郊区的茹科夫斯基军事基地 。重新组装后 , T-50-1于2010年4月29日进行了第七次试飞 , 并分别于5月14日、5月25日和6月3日再次进行了试飞 。
苏-57战斗机

文章插图
T-50首飞2010年6月17日 , T-50-1在茹科夫斯基进行了第16次试飞 , 仅持续了4分钟 。经过较长时间的停顿维护 , 从2010年8月底起 ,  密集的飞行试验项目重新启动 ,  旨在为印度国防部及其国有飞机製造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进行演示 。2010年底 , T-50第二架样机T-50-2也加入了飞行试验项目 。由于没有任务系统 ,  前两架飞机将用于空气动力试验和早期飞行试验 , 同时对最初的推进系统、导航系统以及飞行控制系统进行评估 , 按计画在2011年 , 后两架样机T-50-3和T-50-4将安装完整的导航与攻击系统 。当时苏霍伊公司表示 , T-50原型机的研製试验将在茹科夫斯基持续至2012年 , 试验项目将包含2000多次试飞 , 随后将在阿克纠宾斯克的军事试验中心进行初始评估和状态验证 。此外还计画参加 2011年8月的莫斯科航展 , 并预计在2016年进入服役 。
苏-57战斗机

文章插图
T-50战斗机2010年10月 , 俄罗斯联合航空製造公司表示在年底前可能与印度签订设计草案协定 , 时任印度空军总参谋长表示採购T-50的费用为250亿美元左右 , 但由于印度计画大量採购西方新型战斗机 , 是否仍将订购T-50战斗机还不确定 。2011年3月3日 , T-50-2进行了44分钟的试飞 , 此时两架原型机都未安装雷达及武器控制系统 。2011年8月 , 在第10届莫斯科航展中 , 俄罗斯首次现场展示了第五代战斗机T-50原型机 。2012年2月 , T-50的三架原型机参与各项测试 , 总飞行次数已超过120次 , 而第四架样机T-50-4也很快将在2012年后半年加入测试 。2012年8月 , 第三架原型机T-50-3试飞中开始进行对主动电子扫描雷达的测试 。2012年8月12日 , 为庆祝俄罗斯空军成立100周年 , T-50战斗机继2011年莫斯科国际航展首度亮相后 , 再度出现 。2012年秋天 , 澳大利亚军事智库Air Power Australia军事分析师们对苏霍伊设计局的T-50和美国的F-22及F-35“闪电2”进行了对比 , 分析认为T-50在很多方面要优于美国的同类型号 。2012年12月2日 , 第四架原型机T-50-4首飞 。2013年 , T-50又进行了近100次试飞 , 其后的9个月再进行多20次 。2013年8月 , 俄罗斯为T-50研製出一种机载供氧系统 , 并打算将其运用到其他高空飞机上 。之前俄罗斯的飞机仍然在使用氧气瓶系统 , 重约90千克 , 飞行在4000米高空中的飞行员必须监控其空气和燃料供应 。而新的机载供氧系统设计仅重30千克 , 结构更加紧凑 , 能够供应远多于同等重量的氧气瓶供给的氧气 , 俄罗斯计画开始用机载供氧系统更换所有飞机上的氧气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