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禄王墓


苏禄王墓

文章插图
苏禄王墓苏禄王墓,又称苏禄国恭定王墓、苏禄东王墓,是明朝初年国王陵墓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 。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城区北部的北营村,安葬着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刺和他的王妃及两位王子,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南京的浡泥国王墓),也是中国唯一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
苏禄王墓南侧有御碑、石人、石马、石羊、石虎、望柱等附属文物 。明清以来,由于战乱、水患,除王墓、石人、石马及墓碑外,其他建筑蕩然无存 。自1965至1986年,国家和山东省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加固东王墓及妃子、王子墓,复建祠庙、牌坊,加固御碑楼,归置石象生,修筑围墙,绿化环境,修设下水道及排水沟 。
【苏禄王墓】1956年,苏禄国东王墓列为首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成立了德州市文博馆负责对苏禄王墓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 。1988年1月13日,苏禄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苏禄王墓
所属年代:明
地理位置:山东省德州市
保护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主要景点:东王墓、御碑亭、北营清真寺等
修建时间:永乐十五年(1417年) 
别称:苏禄国恭定王墓、苏禄东王墓
历史沿革墓地修建苏禄国东王墓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墓基坐北朝南,是一个占地约五亩的高台 。高台上的基体为圆形土丘,土丘下部围以石砌的护墙,墓前有明永乐十五年立的墓碑 。
苏禄王墓

文章插图
苏禄王墓明朝时期明宣宗宣德年间(1425-1435年) ,在东王墓西南敕造清真寺一座,于温、安二姓各选掌教一人,负责宗教事务,每逢回教大典,掌教长率领温、安全体诵经祭墓,成为定例 。明神宗万曆年间(1573-1620),由北营村苏禄王的后裔和附近的穆斯林民众,共同捐资兴建了“北营清真寺” 。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明朝廷颁发“札符”任命温守孝为清真寺的掌教 。近代以来鸦片战争后,随着清王朝的内忧外患 。清廷长期不对南运河德州段的四女寺减河、哨马营减河进行维护和疏通,致使南运河连年泛滥、水患无尽,每次水患都惠及苏禄王墓和附属清真寺 。
苏禄王墓

文章插图
苏禄国东王墓原墓碑民国六年六月(1917年7月),德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南运河再次决口 。大水过后,苏禄王墓前的大殿、配殿、清真寺及民房等建筑,均蕩然无存了 。御碑楼倒塌、御碑陷入泥潭,华表、翁仲、石兽等东倒西歪,王墓周围一片狼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德州沦陷 。日军在高大的王陵宝顶上修筑碉堡,抗战胜利后旋被拆除 。建国以后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苏禄王墓险遭破坏,因明朝在安葬苏禄王时,宝顶下方的墓土用三合土异常坚固,王陵地宫未遭破坏 。1980年,国家文物局和省地市有关部门拨款,对已流散破损的翁仲、华表、石兽做了整形复原,14件石雕重新按序排列在神道两侧 。1985年,德州市政府重建了地表建筑 。祠庙内有陵恩殿、东西配殿和陵恩门,并增添了迴廊,新建一座牌楼,由大书法家启功和谢稚柳书曰“芳名远播“”聪慧永传” 。在东王墓前重新複製了“故苏禄国恭定王墓”石刻墓碑,设定了石供桌、石香炉 。1997年,德州市政府投资完成了王妃、王子墓扩建工程,御碑楼维修工程,修仿古围墙310米,碑廊300平方米,地下排水工程450米,绿化工程初具规模 。建筑特点苏禄王墓占地80余亩 。苏禄王墓是一处以王陵、享堂、御碑亭、牌坊、神道和清真寺、碑廊为主的陵园式古建筑群 。周围有护陵松柏,神道入口为新制汉白玉石牌楼一座,神道两侧有六方石望柱一对,石像生六对,分别为一对石虎、一对石狮、一对石马、一对石羊、一对马倌、一位文臣和一位武官 。永乐帝朱棣御笔撰写的神道碑在神道南端东侧 。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 。文物遗存墓道苏禄王墓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翁仲、石狮、石虎、石马、石羊和华表等祭祀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