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在安徽最后一批通公路、通电的山区——省城医生夫妇带着女儿去驻村( 二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两村约有近1000人返乡,徐晓婵和张建明要上门测量体温。平时,他们与镇村干部、志愿者一起守在防疫关卡,拦车登记。张建明回忆,冬天,海拔高的地方特别冷,山上、树上全是雾凇,大家围在一起烤火盆,挡风的帐篷还被吹塌了两次。
去年大年二十九晚上,排查工作结束,徐晓婵一家回到合肥。初一,她跑了20家药房,初二一早,带着筹集的300个口罩回到璜尖乡。
村民对他们说,“你们回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疫情期间,村民杨来根80多岁的父亲因尿潴留诱发心衰。因为隔离,老人无法出去,徐晓婵带着导尿管上山,一边帮他排尿,一边治疗心衰。
让徐晓婵欣慰的是,“省派专家”的称号是“自带光环”的,村民会听从自己给出的居家建议,一些原本准备去邻乡串门过节的人也取消了出行。
前两年,村里有19人因病去世。他们驻村这两年,只有4人因病去世。张建明感慨,村里慢性病患者慢慢吃上了药,部分喜欢抽烟喝酒、生活习惯不好的人改变了习惯,这些细微变化让身为医生的他们有了收获感。
2019年暑期,夫妻俩将女儿张清语从合肥转学到璜尖中心小学读二年级。刚开始,孩子很抵触,非要带着姥姥一起上车才走。后来,性格开朗的她很快结交了新朋友,融入了村小的生活,经常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下河摸鱼抓虾。徐晓婵预想中的“冲突”没有出现。放学见不到女儿影子,得去村民家挨个喊,才能把小清语从同学家喊出来。
徐晓婵觉得,村小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虽然教学楼、操场小了一点,但多媒体教室、投影、智慧教育系统一应俱全。
一开始,她还想着给张清语补补课,后来一想,反正已经到农村了,干脆放手让孩子自己学。她听老师说,张清语喜欢抱着书看。
“以前作业多,反而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其实,知识什么时候都能学,可在农村的这段成长经历,却是无法复制的。”工作之余,夫妻俩带着孩子种香菇、挖笋,学习炒茶。晚上,一家三口拿着手电筒抓萤火虫,周末一起看云海、爬山、帮农民干农活,这些都是城市里没有的体验。
“我很羡慕女儿,我长这么大,都不知道蘑菇是怎么种的,也没喝过山泉水。”徐晓婵觉得,在农村上学,能让孩子感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了解基层的发展。
置身山水美景之中,张建明觉得用手机拍照不过瘾,买来单反相机和无人机,自学了PS软件。工作之余,他来到女儿所在的璜尖乡小学,给学校毕业班学生拍了毕业照和个人照片。
徐晓婵心里早已决定,今后会定期带着女儿回到这片曾经生活过的土地,这里是成长路上的重要坐标。
驻村期间,徐晓婵和张建明借助智慧医疗“智医助理”系统,辅助诊疗、随访、查资料、写病历,让当地百姓第一次有了医疗档案,建立了预防医学体系。
“老人们常和我念叨10年、20年前的村容村貌,这让我切实感受到当地的变化。”徐晓婵感慨,之前自己对“扶贫”二字没有太深的认识,来驻村之前,还去网上搜过“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是什么。
两年过去,徐晓婵和张建明了解到扶贫的真正意义,也更加感受到肩上的职责。“哪怕一个人单独住在一个山头,政府也会修路到他家,通电、通网。国家可以给贫困户好政策,为他建起基础设施,给他营造公平的环境,鼓励他通过自己奋斗致富。”
徐晓婵也渐渐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去找出因病致贫的可能因素,挨家入户聊病史,发现村民有不正常的情况和病症,就劝他赶紧去做检查,排查出风湿性心脏病、直肠癌、肿瘤、重症肌无力、血小板减少等“隐藏”许久的疾病。
- 急先锋|战“疫”中的青春丨勇当“急先锋”他们是闪耀在战“疫”中的青春之光
- 青年人|中牟县狼城岗镇:在抗疫中彰显青年人的力量与担当
- 疫情|红盟力量:文明在心 文明在行
- 在水一方|小伙连闯好几个红绿灯,大家却纷纷点赞!
- 巴基斯坦|老铁!在天津,有一支巴基斯坦志愿者队伍
- 娃哈哈|“就像姐姐陪在我身边,让我不再焦虑和害怕”汤阴隔离区孩子的一封信
- 钢丝|平湖这位高级技师入选首届“浙江大工匠”!他参与研制的产品还将出现在北京冬奥会上
- 语言艺术|核酸检测现相声式喊话!网友:让“奥密克戎”笑死在天津
- 女子|“他不要我了!”海南一女子投海,遇到整队正在训练的消防员
- 一张小小的留言条,暖了人心|郑在“战疫”| 留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