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 侍卫


古代官职 侍卫

文章插图
侍卫(古代官职)【古代官职 侍卫】侍卫是一个古代官名,最早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清制中,选满蒙勛戚子弟及武进士为侍卫,分三等,又在其中特简若干为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为最高级 。
基本介绍中文名:侍卫
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注释:在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
词语概念拼音注音拼音: shì wèi注音: ㄕㄧˋ ㄨㄟˋ基本解释(1) [imperial bodyguard]∶在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2) [retinue and protect]∶侍从并护卫引证解释1. 侍从护卫,在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 。[imperial bodyguard]《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每巡狩,苍 常留镇,侍卫皇太后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宋司马光 《赐殿前都指挥使郝质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卿董率王旅,陪赞国容 。居则有侍卫之谨,出则有扈从之劳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第二章一:“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 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2. 跟随左右,负责侍奉、保卫的人 。侍从并护卫 。[retinue and protect]晋 乾宝 《搜神记》卷四:“俄见一人年三十许,颜色如画,侍卫烦多,相对欣然 。”《北齐书·文襄帝纪》:“时王居北城东 栢堂 莅政,以宠 琅邪公主,欲其来往无所避忌,所有侍卫,皆出于外 。”宋 洪迈 《鬼国记》:“一妇人若最尊者,称为鬼国母,侍卫颇众 。”明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一日,上御 奉天门 视朝,侍卫忽惊扰,两班亦喧乱 。”3. 官名 。为皇帝禁军 。清代专选满、蒙勛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 。历史沿革明清以前“侍卫”一词起源不详,早期指的是侍从并护卫,《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而后来则可用来指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晋·乾宝的《搜神记》卷四:“俄见一人年三十许,颜色如画,侍卫烦多,相对欣然 。”明代明朝的御前侍卫也就是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他们在正式场合身着飞鱼服,手持绣春刀,腰系鸾春带,十分气派,平时身着红色的便衣 。锦衣卫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专有军事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所创 设之“御用拱卫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时改制之“仪鸾司”与二年(公元1369年)时改制“大内亲军都督府”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部分功能形同汉代的监察官司隶校尉和现代的宪兵、国家安全局及总统府参军长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类似于今天的CIA,如在万曆韩战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古人惯以朝廷鹰犬暗称呼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 。
古代官职 侍卫

文章插图
清代福格撰《听雨丛谈》:“步军统领,秩如汉之司隶校尉、明之锦衣卫,虽武职二品,威权甚重 。”张廷玉之《明史》职官: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恆以勛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 。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 。宿卫则分番入直 。朝日、夕月、耕藉、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 。清代清初选上三旗子弟为侍卫,以勛戚大臣统率,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等,掌宿卫扈从,更番轮直 。又有粘竿处、上驷院、养鹰狗处、善扑营、武备院等处侍卫,皆统于三旗 。康熙二十九年(1690),擢武进士之擅于骑身者为侍卫,附于三旗 。三十七年(1698),增宗室侍卫 。雍正五年(1727)定製,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名、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二等侍卫,三甲选蓝翎等卫 。七年(1729),以宗室侍卫併入三旗 。在清朝的宫廷侍卫官中,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大内侍卫等,其中以内廷侍卫(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后者可视为御前侍卫的一种延伸)待遇最高 。按照清制,这种侍卫官都是选拔满蒙勛戚子弟及武进士充任 。作为御前侍卫,生活待遇优厚,除本身俸禄外,还有各种形式的补贴和恩赏,如帝后寿诞或扈从出行的话,还有相当多的赏赐 。更重要的是,御前侍卫靠近皇帝,职位清高,升迁容易,由侍卫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比如当下诸多清宫戏中频频出现的明珠、索额图、索尼、隆科多、和珅、肃顺等 。何家祖传下来的“御前侍卫府”竖匾,就是何礼被宣召进宫当上“御前侍卫”后,其族人为炫耀门庭,光宗耀祖,特在其家门前悬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