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方言蓟州方言又称蓟县方言
【蓟县方言】天津市蓟州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蓟州区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蓟县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北毗兴隆,南邻宝坻,东北接遵化,东南交玉田,西北依平谷,西南连三河 。县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 。蓟州为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高南低,北起长城,南至蓟运河,逐渐下降,呈阶梯状分布 。蓟州山区和平原对等分布,北部群山连绵起伏、满目青翠;中部湖水蕩漾、水田相接;南部平原一望无际、河渠纵横 。蓟州全境有26个乡镇,945个行政村 。区内人口达96万人(2012年)左右,绝大多数为汉族,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以满族人口居多,且比较集中的居住于孙各庄满族乡 。
基本介绍中文名:蓟州方言
外文名:Jizhou Dialect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
使用人口:96万左右
地理环境蓟州区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 。蓟县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北毗兴隆,南邻宝坻,东北接遵化,东南交玉田,西北依平谷,西南连三河 。县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 。蓟州为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高南低,北起长城,南至蓟运河,逐渐下降,呈阶梯状分布 。蓟县山区和平原对等分布,北部群山连绵起伏、满目青翠;中部湖水蕩漾、水田相接;南部平原一望无际、河渠纵横 。蓟州全境有26个乡镇,945个行政村 。区内人口达80万左右,绝大多数为汉族,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以满族人口居多,且比较集中的居住于孙各庄满族乡 。人文背景蓟州历史颇为悠久,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清池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已形成了氏族部落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的西周时期,今蓟县属燕国 。春秋中期,今蓟县为无终子国国都所在 。战国后期,称无终邑 。秦置无终县,秦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建都无终 。此后,汉、三国、西晋、南北朝、隋,虽隶属略有不同,但皆称为无终县 。北魏时始属渔阳郡,隋大业,无终县改名渔阳县 。隋末,高开道攻占北平、渔阳两郡,自立为燕王,定都渔阳县 。唐设蓟州,为州治 。而后,唐、五代、辽、金、元,皆称之为渔阳县 。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清顺治元年称蓟州 。1913年,蓟州改为蓟县 。建国初,蓟县隶属河北省,1973年8月,蓟县划归天津市 。2016年6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覆》(国函〔2016〕98号):同意撤销蓟县,设立天津市蓟州区,以原蓟县的行政区域为蓟州区的行政区域,蓟州区人民政府驻文昌街街道府前街2号 。蓟县方言形成蓟州方言的形成,可以从两条线索上来观察:其一,居民融合导致的方言(或语言)接触与融合;其二,民族共同语和权威方言的规範与弱势方言的趋同 。历史上,蓟州境内居民的融合形式,主要有兵民融合、胡汉杂居融合及土客(非军事移民)融合等 。伴随着一次次的军事移民,当地居民不断的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兵士广泛接触,耳濡目染,其所持方言在作为交际工具的过程中,渐次的与阿尔泰语言、与各地方言磨合,异质而有序地慢慢形成了今天蓟县方言的面貌 。异质在于其非单一性,而有序则体现在原蓟县方言底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固性,外来成分必须依其兼容度而适当的折合,方可进入 。蓟州,地处幽燕,自古以来就是山戎、高丽、东突厥、回绘、契丹、女真、满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之地 。宋辽金元时期,蓟县长期处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胡汉融合力度加大 。胡汉民族融合,致使出入于口角之间的方言(或语言)随之自然而然地、隐蔽性地发生着变化,蓟县方言深受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影响,并不断吸收、融合它们的一些成分 。今天,这种融合后的方言面貌,在蓟县方言的辞彙项目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此外,非军事性移民,也造成了土(当地人)客(非军事移民)混居的状况 。蓟县境内的民族、人口由于战乱等原因,始终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而其方言也处在一个不断接触、不断融合的形成过程中 。战争的破坏功能,变成了推动人口流动、促使方言变异的条件 。民族共同语和权威方言的规範与弱势方言的趋同民族共同语和权威方言对弱势方言的规範,是一种方言接触现象,这种规範有时是无意识的,有时是人为行为 。在古代,主要体现为政府通过官话韵书,以教育的方式来影响弱势方言的发展 。而在近现代,接触的方式更为多样化,无论是语言政策及教育活动,还是广播电视娱乐,权威方言都在对弱势方言起着规範作用 。2 蓟县方言的音系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