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私募基金


阳光私募基金

文章插图
阳光私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是藉助信託公司发行的,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託管,有定期业绩报告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阳光私募基金与一般(即所谓“灰色的”)私募证券基金的区别主要在于规範化,透明化,由于藉助信託公司平台发行能保证私募认购者的资金安全 。与阳光私募基金对应的有公募基金 。
阳光私募基金是指由投资顾问公司作为发起人、投资者作为委託人、信託公司作为受託人、银行作为资金託管人、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託管人,依据《信託法》及《信託公司集合资金信託计画管理办法》发行设立的证券投资类信託集合理财产品 。
【阳光私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定期公开披露净值,具有合法性,规範性 。
简单明了点说,阳光私募基金是与公募基金相对应的,运作透明化、规範化的私募基金 。但在运作经营上也存在风险 。
基本介绍中文名:阳光私募基金
存在形式:结构式和开放式
藉助平台:信託公司等
法律依据:信託法
类型信託私募证券基金一般存在两种形式:“结构式”和“开放式” 。
阳光私募基金

文章插图
阳光私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一般仅指以“开放式”发行的私募基金 。所谓开放式,即基金认购者需要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及享受大部分的投资收益,私募基金公司不承诺收益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一般是收取总资金2%左右的管理费和投资盈利部分的20%作为佣金收入,这种收费模式即是俗称“2-20”收费模式(2%管理费+20%盈利部分提成) 。这种2-20收费模式是私募基金国际流行的收费模型 。“结构式”的阳光私募基金,就是指将受益人分为不同种类,进行结构划分,比如将受益人划分为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特别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以此为基础来分配利益 。这种模式以上海模式为典型 。区别1、阳光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公募基金,是指在主管部门(主要为证监会)监管下,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 。
阳光私募基金

文章插图
阳光私募基金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阳光私募基金,是面向少数特定的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售 。儘管出现了阳光私募基金由银行代理销售的新情况,但银行代理销售行为的法律后果,最终要由信託公司承担,这并不改变向合格投资者私下募集的私募性质;而公募基金则面向社会公众(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售 。阳光私募基金投资限制上主要有信託协定约定,比较自由,信息披露要求也相对较低;而公募基金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有严格的限制,信息披露要求非常严格 。另外,二者的认购起点不同,前者高达一百万以上,后者一般以1000元为起点 。2、阳光私募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是指由有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可称为理财专家)向一定的私人及机构私下募集资金成立的专门基金管理企业组织,通过该企业组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甚至可以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等到所投资企业壮大、成熟后通过上市、出售等方式退出而实现资本增值 。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投资对象的不同,阳光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二级证券市场,而私募股权基金则主要投资于未上市的公司股权 。特点1.风险大阳光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收益相对更高 。当然,根据《信託公司集合资金信託计画管理办法》,其不得承诺保本及最低收益,因此,风险也很大 。风险管控力度弱 。2.基金管理人收益与基金业绩挂鈎阳光私募基金固定管理费用很少,一般为2%;基金管理人主要收益来自超额业绩提成 。通常,基金管理人收取20%超额业绩提成 。但该超额业绩提成只有在私募基金净值每次创出新高后才可以提取 。因此,私募基金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对下行风险的控制相对严格 。只有投资者赚到钱,基金管理人才能赚到超额业绩提成 。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认购门槛较高,且认购费用不低认购阳光私募基金,一般至少在100万元以上,多则达到三四百万元 。对于个别上亿元的巨额资金,投资顾问公司则推出大客户专项管理服务 。一般情况,阳光私募基金认购费用为认购信託计画金额的1% 。4.投资比例灵活阳光私募基金,不像公募基金有最低仓位的限制,它的投资比例可以在0—100%之间,可通过灵活的仓位选择以规避市场系统风险 。阳光私募基金规模通常在几千万至1个亿 。相对于公募,总金额比较小,操作更灵活 。同时,在需要时,私募可以集中持仓一两个行业,及5、6只股票 。5.流动性限制阳光私募基金一般会有6到12个月的封闭期 。成立之后的6个月内,不能赎回,6个月之后赎回需缴纳手续费,12个月之后赎回不用缴纳手续费 。封闭期满,一般会在每个月公布一次净值并开放申赎 。具体情况(一)产品发行成本过高借道信託发行产品,是当前我国阳光私募在法律体制记忆体在的主要途径 。然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自2009年7月暂停开设信託证券交易账户后,信託公司手中的存量账户越来越少,直接导致发行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 。更有信託公司对产品募集规模的下限都做了严格要求,这对于私募基金公司尤其是新入场的私募业者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