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剧【鄂剧】鄂剧也叫“曲子”、“迷鬍子”是西北人民喜爱的戏油形式之一 。它流行于陕西各地以及山西.甘肃、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 , 由郡县、鄂县的山歌、小调、童谣等发展而成 。
剧种清代中叶已在舞台上演出.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东 , 中、西三路 。东路多发挥小曲子的长处 , 活泼明快 , 健康优美 。西略则重大曲 , 曲调优雅、悲壮 , 唱时比较缓慢 。中路则介乎二者之间 , 唱法上受秦腔影响较大 , 听起来高昂悲壮 。郡鄂的曲牌非常丰富 , 有七十二大调 , 三十六小调之说 。伴奏上 , 在“地摊子”演唱时比较简单 , 只有三弦、板胡、星子及四块瓦(四片竹板製成之节奏乐器)等 。搬上舞台以后 , 吸收了秦腔等剧种的打击乐 , 加进了二胡等弦乐 , 使乐队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抗日战争时期 , 陕甘宁边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十二把镰刀》等新歌剧 , 就採用了郧鄂的曲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