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会市大山 崖山


广东省新会市大山 崖山

文章插图
崖山(广东省新会市大山)崖门因东有崖山 , 西有汤瓶山 , 延伸入海 , 就像一半开掩的门 , 故名崖门 。这里曾发生过一场着名的海战——崖山海战 , 这是南宋与蒙古的最后一次大决战 。
【广东省新会市大山 崖山】这场战争直接关係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 , 但最终以宋军全军覆没告终 , 此次战役标誌着南宋的灭亡 。也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完全沦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 ,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崖山
外文名称:YaShan
别名:崖门
行政区类别:景点 , 历史遗蹟
所属地区:广东省新会
地理位置:广东省新会南50公里
地理位置其位置在广东省冈州 , 即今新会 , 距新会城南约50多公里 , 银洲湖水由此出海 , 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 。东有崖山 , 西有瓶山 , 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 , 如门束住水口 , 故称崖门 。重要战役
广东省新会市大山 崖山

文章插图
崖山炮台祥兴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晚 , 人类古代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大规模海战画上了句号 。当日 , 风雨交加 , 宋元两军在珠江口西面的崖门银洲湖海面上进行了最后的存亡决战 , 海面被鲜血染红 。南宋战败 , 就此亡国 。近20万南宋军民或战死、或投海 , 壮烈殉国 。南宋被俘丞相文天祥在元军舰船上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 悲愤不已 。据《宋史》记载 , 7日之后 , 海上浮尸近10万具 。崖门 , 东有崖山 , 西有汤瓶山 , 两山夹一海 , 地势险要 , 易守难攻 , 进可出海御敌、逃亡 , 退可据守内陆 , 可谓粤西海域之咽喉 。宋廷在此设立根据地御敌 , 是明智之举 。然而宋军统领张世杰却在战略上犯了一个看似奇怪的错误 , 他不派兵扼守进退自如的出海口 , 而是自掘坟墓一般被动地退守崖山海港设舰阵水寨……有学者指出 , 正是张世杰军事指挥上的平庸才导致了南宋的最终灭亡 。宋朝灭亡于此 , 乃是时势所向 。“多方史料表明 , 张世杰当时乃是孤注一掷 , 做出了死的打算 。他认为与其终日流亡 , 不如为南宋寻求一个轰轰烈烈的结局 。”综观当时形势 , 的确如此 。宋朝有着数百年军事上消极防御的传统 , 当时南宋江山几乎已全部被占领 , 陆地分支军事力量也是损失殆尽 , 纵然海战打赢 , 复国希望亦是渺茫 。崖山海战是南宋与忽必烈蒙元帝国的一次大决战 , 这场战争直接关係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 , 最终以南宋军全军覆没告终 , 此次战役标誌着南宋的灭亡 。这场战役 , 是南宋的汉族政权对蒙元军队的最后一次有组织抵抗 。这一次战役的失败 , 标誌着作为非汉族政权 , 第一次在地域上全面征服了以往数千年的汉族中原政权 。历史评价
广东省新会市大山 崖山

文章插图
崖山祠“崖山多忠魂 , 后先照千古 。”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忠”为代表的忠臣义士以及不屈投海殉国的十余万南宋军民受到历代肯定 , 任凭沧海桑田 , 时代更迭 , 他们永被历史和人民铭记 , 千古流芳 。正如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最后结句诗:“一代沧桑洗不尽 , 倖存三烈尚流芳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精神存在 , 崖山不仅仅是南宋王朝最后灭亡的遗恨之地 , 也是当时的汉人最后家国地 , 更是人们抒发爱国情怀之地 , 历代政要、名人墨客、平民百姓临崖凭弔、叹息、兴感、追怀 。周总理一次到崖山视察工作 , 看到《崖门览古诗》中的“万里穷何路 , 双崖壮此门 。吁天惟决战 , 航海岂图存”时 , 转过身来与在场的民众评说这场海战 。他说:“我看陆秀夫不应该跳海 , 他应该带兵到海南岛去 , 带兵到台湾去 , 在那里搞根据地 , 还可以再打嘛 。”周总理站起来边走边指着海南岛和台湾岛的海面方面说:“这些地方退可守 , 攻可取 , 打下去是大有前途的 。”当地干部向周总理讲述流传民间的南宋灭亡逸事 , 周总理听后动情地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蹟是有意义的 , 宋朝虽然灭亡了 , 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 , 保持了民族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