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教残疾人跳舞的“刘姥姥”:只要大家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二 )


退休后,刘志坚在盲文图书馆负责教盲人朗诵,偶然间认识了一些爱跳舞的残障人士。“60年代出生的,得小儿麻痹的特别多,有人跟他们说我跳舞好,他们当时都眼前一亮。”
从那之后,每周三,她在天桥义务教这些残疾人跳舞。
刘志坚主要教古典舞,由于很多残疾人下肢不能动,她就让大家坐在轮椅上、教上肢的动作。学员们常年拄双拐,整个身体都支撑在上肢上,这让她们的手力量大,但也僵硬,“有的人手都变形了,身体的脊柱也都变形了。”
教学的时候,刘志坚就得一点一点小心地纠正。
这些之前连路都走不了的人,开始了跳舞。她们学会了如何用一个眼神表达悲伤,学会了如何用表情表达热切。她们热情高,学得也好,常常在各种舞蹈比赛里拿奖。看到自己编的舞蹈被呈现出来,还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刘志坚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直到2016年,刘志坚被推荐给了“温馨家园”,教更多残疾人舞蹈。

残疾人|教残疾人跳舞的“刘姥姥”:只要大家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文章插图
7月2日,刘志坚在教残疾学员学习舞蹈。新京报采访人员 郑新洽 摄
53岁的霍晓朝是学员之一,她因耳鸣医治不及时而左耳失聪。一次,她偶然在“温馨家园”看到了刘志坚教大家跳舞,心动起来。由于年轻时接触过交谊舞,有些功底,她一直想着再把这个爱好拾起来。
起初,霍晓朝跟不上老学员们的进度,一度沮丧,“不然干脆放弃算了。”但刘志坚没放弃过她。因为霍晓朝的耳朵不好,刘志坚教她时会注意大声地重复要领。她记不住队形的时候,刘志坚就站她前面,喊着节拍,带领她。回家后,霍晓朝也注意看教学视频。
慢慢地,霍晓朝赶了上来。她最喜欢的就是那支叫《火火的中国》的舞蹈。大家挥舞着红扇子,十分壮丽。在这之前,除了接送孙女上小学,她也没什么事可做。
现在,每周一个半小时的舞蹈课,成了她对生活的一点寄托。

残疾人|教残疾人跳舞的“刘姥姥”:只要大家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文章插图
陪伴刘志坚义务教舞多年的扬声器。新京报采访人员 郑新洽 摄
“精神面貌一点不残疾”
有时候,考虑到身体原因,刘志坚不敢过于严格要求大家,“能跳出来就不错了。”
但学员们都觉得,一定要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呈现给台下的观众,“她们就说,‘虽然我们身体残疾,但是我们精神面貌一点都不残疾,从肢体到表情,都要做好。’”
舞蹈学成,刘志坚带领着她们在北京演出。这些残疾舞者登上街道办事处的舞台,宣传垃圾分类,也登上地坛公园的百姓周末大舞台,还曾在庆祝建党百年期间献上一场场演出。
舞蹈外,刘志坚也一直坚持教盲人朗诵。
谈及初衷,刘志坚说,她曾问过他们喜欢做什么。对方回答,读或背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他们不爱看电视,更喜欢自己朗诵让别人听。”
有次,她带盲人学员们参加一场线上朗诵演出。在演出微信群里,学员们开着麦克风,依次朗诵。一个学员掉线了,自己并没有发觉,后来听回放时,才发现有一两句没有录进去。
这位学员很坚持,他找到刘志坚,说想要重新朗读,重录一遍。
“人家都很配合,认认真真地再朗读了一遍。”刘志坚说。而在上台朗诵时,盲人学员不能拿着稿子边看边念,只能背,有的学员70多岁,依旧坚持着把五六分钟的稿子背诵下来。
刘志坚还会在节假日里带着盲人学员们出去游玩。遇到好看的花,她提醒着大家小心地避开枝叶上的刺,手轻轻抚上去,一片片花瓣在学员们的指尖下一点点地显出了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