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洁:山西之重,曾为天下战略枢纽 山西地理中国之最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山西人广为“传唱”,地域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四月,李广洁先生《山河形胜:山西历史*事地理》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大地理视角看山西的区位优势,从大*事态势论山西的战略地位”,山西人不可不读,爱好*事、爱好地理者不可不读,想了解中华文化的人不可不读 。
近日,李广洁先生以“古代中国,得山西者得天下”为题,从书中摘要浩浩近万余言,惠赐老家发表 。
总题之下,分别为:
“先秦时期:山西南部是天下的战略枢纽”
“汉魏晋北朝时期:山西之得失关乎王朝之兴亡”
“隋唐五代时期:山西乃国之根本、中原北门”
“宋元明清时期:山西是拱卫京华的屏障” 。
老家珍而视之,依其逻辑,分为四次发表 。希望老家各位朋友从“摘要”中想见全书龙形,别错过这本好书 。
——老家编辑部
先秦时期:山西南部是天下的战略枢纽
李广洁
远在商周之际,山西东南部的上党台地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战略地位 。
【李广洁:山西之重,曾为天下战略枢纽 山西地理中国之最】商朝中期的都城安阳、后期的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都地处古代的“河内之地”,河内与上党分别位于太行山东西两侧 。
为了拱卫首都,商朝在太行山之西的上党台地建立了重要的属国黎国(今黎城、潞城、壶关、长治一带) 。黎国距离安阳、朝歌很近,直线距离在百里左右,是商朝的王都近畿 。
周人准备灭商,首先从朝歌的西北屏障入手——控制上党台地 。通过“戡黎”行动,控制了上党台地和太行山通道,拉开了灭商的序幕 。
西周时期,都城在关中地区的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河东地区与关中一河之隔,对都城有拱卫作用,这里又是周人先祖生活的故地,所以周王在河东分封了大量的同姓诸侯国,在关中的东方拱卫王室 。
西周末年,政局动荡,王室的危机已经无法避免 。地处河东地区的晋国,因为“居险”——地处关中与河洛之间的山川险要之区,与关中、河洛形成三角联动态势;又因为“邻于小”——在周边弱小诸侯国的环绕下,晋国的号召力明显 。
在周朝王室遇到危难时,作为王室的兄弟之国,晋国发挥了非同寻常的作用,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史书上说 “晋于是乎定天子” 。
到了公元前7世纪中叶的晋献公时期,晋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占据战略要地河东地区的晋国大量吞并周边小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地跨黄河东西、进入黄河之南的地区性大国 。
晋文公时期,以“表里山河”为依托的晋国走出太行山,进入中原争霸,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遏制了楚国向中原发展的势头 。
晋襄公初年,晋*南出太行山,在黄河以南的崤山伏击秦*,秦*全*覆没 。终春秋之世,崤函通道一直由晋国掌控,秦国再也无力东进中原 。
从春秋时期的地缘战略来说,秦国一直想走出函谷关,插手中原事务,晋国控制着太行山、黄河,对东出的秦*形成威慑,在战略上一直占据上风,秦*只好退回关中,向西发展 。
晋国向南、向东穿过太行山,越过黄河,把天险山河纳入国境之内,凭借太行山、黄河的屏护,晋国既可以拒敌于国门之外,又可以通过太行山的陉道快速地进*中原,阻击南边的楚国进入中原 。
晋国在春秋时期能够成为一流的*事强国,“尊王攘夷”,号令诸侯,与晋国特殊的地理区位关系很大 。
战国前期, 魏国以河东地区为基础向西发展,占有原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由吴起担任西河郡守 。魏国因此把黄河天险变为自己的内河,领土向西大幅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