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年画读经典·神话经典


品年画读经典·神话经典

文章插图
品年画读经典·神话经典【品年画读经典·神话经典】《神话经典》是“品年画读经典”系列之一,由沈泓编着 。《神话经典》并非神话史,更非神话理论着作,而是围绕作者收藏的民间美术中的神话专题藏品,而衍生的一本图文通俗读物,以民间绘画留存的多寡而取捨神话内容 。所以,选择神话的标準是以民间美术表现多寡而取捨,而不是以神话本身的重要性取捨,即只选择民间美术中经常出现的神话经典进行介绍 。
基本介绍书名:品年画 读经典?神话经典
出版社:贵州教育出版社
页数:156页
开本:16
品牌:北京鑫三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作者:沈泓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45601893
内容简介读经典、品经典、说经典,是近年读者关注的热门,从王蒙、刘心武“读红楼”,到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等,都在读者群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从中可见一个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读书人仍有对传统文化认识和珍视的渴望 。沈泓编着的《神话经典》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以品年画的形式来读中国神话经典,而这些年画恰恰是流传千年的民间图画经典 。经典老画营造怀旧氛围,有助于形象化解读经典,特别是大量的戏剧年画,易于唤起国人的国粹情结 。图书目录第一章 远古神话概说 第二章 封神榜的神话 第三章 天河配的神话 第四章 观音送子的神话 第五章 钟馗捉鬼的神话 第六章 灶王爷的神话 第七章 刘海戏金蟾的神话 第八章 白蛇传的神话 第九章 八仙过海的神话 第十章 韩湘子的神话 第十一章 和合二仙的神话 第十二章 孟姜女的神话 后记文摘金牛触嫂 综合各地神话传说,《天河配》神话故事大致如下—— 传说天上有颗织女星,还有一颗牵牛星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了凡尘,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便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 。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 。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悲,让牵牛早日返回大界 。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当时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 。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 。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 。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 。金牛哨悄地帮助牛郎抵制其嫂,民间艺人根据神话传说,专门绘刻了一幅木版年画《金牛触嫂》 。牛郎湖边藏仙衣 哥哥嫂嫂和牛郎分家后,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 。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 。可是,除了那头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 。牛郎并不知道,那头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那个穿红仙衣的仙女会无法返回天庭,她就会成为你的妻子 。” 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 。牛郎听了老牛的话,半信半疑地来到湖边,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七位美丽的仙女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跳到湖里沐浴玩水 。在清流中快乐欢笑 。老实的牛郎,哪看过这幺多的美女,一时间头都快晕了 。他突然想起老牛的话,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 。仙女们见有人来了,个个惊惶失措,纷纷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七仙女中年纪最小的织女 。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的妻子,他才能还给她衣裳 。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 。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金牛死后留皮 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牛郎织女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 。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生相守,白头到老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 。传说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干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 。” 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想了一会明白了,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 。但它怎幺会突然死去呢?织女儘管对此不解,还是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牛郎追织女 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捨不得老黄牛,对着牛角发愣 。这天,突然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牛郎眼巴巴地看到自己亲爱的妻子就这样离他远去,哭喊着织女的名字,一时手足无措 。突然他想起来了牛大哥临死前说过的话,他找出牛皮,披上它,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站在自己家门前,对着织女在天空中越来越小的影子,往上一跳,果然就飞上天了 。王母娘画天河 孩子们也看到了亲爱的母亲,两人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等等我们!” 看到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上去 。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 。就在这时,王母娘娘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的银色河川 。这条天河从此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牛郎无法飞越了 。从此牛郎与织女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会 。七月七鹊桥会 王母娘娘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 。每年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的喜鹊成群飞来,为他们搭桥 。我们看到无数的民间绘画和剪纸表现了这样一个画面: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 潍县年画《七月七鹊桥会》表现的就是这—场景 。P35-39后记在恬静和兴奋交错的时光隧道里,突然有一天,发现民间年画藏品中有大量描绘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年画 。这一发现,犹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条线索,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这套丛书的初萌线索和写作源起 。有了这条主线,我的那些年画藏品马上从纸品变成了珍珠 。其实当我行走在漫长而寂寞的年画收藏之路上,心里—直有一个暗示引导:它们是珍珠,是大海遗珍,是潜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海的珍珠 。然而,当它们零散地分布在海洋深处时,它们只是不起眼的珠子 。当有这样一条线索串联起来,它们才是珍珠,是配戴在古典文化颈项上,闪烁着晶莹光泽的珍珠 。这印证了一句格言:是金子,即使埋在十八层泥土里,总是会闪光的,只是时间问题 。同理,是珍珠,即使藏在大海深处,总是会闪光的,只是线索和串联的问题 。在不断的寻觅、识别和发现中,收藏的兴奋点也不断转移,最后落到民间年画和民俗美术上 。十多年来,执着的痴迷,引导我行走在田野阡陌,跋涉于大漠深山,我遍访古村老巷,走进偏僻山乡,探访所有古今有文字记载的年画产地,搜寻着逝去的和即将逝去的民间年画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代人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有了潮水般涌来的出版物,却难以做到读书、行路两全 。然而,当有了一个方向、一条路线、一种兴趣时,开卷启程的动力便会油然而生 。对于我,这方向、这路线和兴趣就是民间年画 。每一张年画的获得,都是行万里路得来的;而收藏的每一张年画,我都要研究其来龙去脉,破译其寓意 。这些年画的渊源和寓意,很多老艺人说不清楚,专家学者也不得其解,唯一能解密的途径是读书,在浩繁书海里搜寻答案 。所以,这本书和这套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收藏出来的 。正是收藏,引导我不断寻找,不断发现,不断读书,不断求教,边收藏、边记录、边写作 。几乎每一张年画的内容,在收藏时就已写成 。因此,找到这条线索以后,只需要将这些零散的记载和写作内容串联起来,水到渠成,很自然地便形成了这套书 。读经典、品经典、说经典,是近年读者关注的热门,从王蒙、刘心武“读红楼”,到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等,都在读者群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从中可见一个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读书人仍有对传统文化认识和珍视的渴望 。本丛书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以品年画的形式来读中国文化经典,而这些年画恰恰是流传千年的民间图画经典 。经典老画营造怀旧氛围,有助于形象化解读经典,特别是大量的戏剧年画,易于唤起国人的国粹情结 。在视觉盛宴中回味经典,在图文并茂的中华古典文化中徜徉,快乐阅读 。序言一个没有神话的民族,是一个乏味的民族,或许可以说是文化贫血的民族 。现在我们说一个国家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这悠久这灿烂从何谈起?往往就是从神话谈起 。我们读古希腊罗马神话,不仅是读古希腊罗马文学的起源,也是读西方文化的起源 。不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往往读不懂西方名着,甚至今日在西方的口语交流中,也会遇到很多障碍 。因为古希腊罗马神话的人物和典故已经渗透到日常语言和生活中,无处不在 。西方如此,中国亦然 。如果不知道刑天、帝俊神话,不了解日月山、崑仑山,或许尚不至于露馅 。但如果说到女娲、伏羲、夸父、精卫、西王母神话时惘然无知,对后羿、鲧、禹、黄帝和蚩尤的神话也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被视为没文化 。今天我们讲述神话,心里都明白这些是虚构的,我们说一个不可信的事情,往往用“神话”这个字眼表达 。但对于古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古人虔诚地相信神话是真实的,并且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远古的神话史,就是中华历史的源头(或许不能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华文明的源头有玉器这一实物佐证,但玉文化只能佐证中华文明,不能推演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远古历史,基本都是根据远古神话撰写的 。因为远古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只能凭口口相传的神话,来编写远古的历史 。如此,历史代代相传,历史和神话相互交融,历史神话化,这是中国神话的重要特色 。本书并非神话史,更非神话理论着作,而是围绕作者收藏的民间美术中的神话专题藏品,而衍生的一本图文通俗读物,以民间绘画留存的多寡而取捨神话内容 。所以,选择神话的标準是以民间美术表现多寡而取捨,而不是以神话本身的重要性取捨,即只选择民间美术中经常出现的神话经典进行介绍 。上古神话是中国神话史的重点,但后世的民间年画和民间美术都很少表现,因此只作概貌的勾勒,后来的神话有些虽然并没有上古神话重要,但民间艺人有大量绘图予以表现,使这些神话如虎添翼,流传更广,更为当今客群喜闻乐见,这些神话是本书描述的重点 。沈泓 2010年8月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