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于是很多人觉得,连孔圣人都讲究吃细粮精肉,那必是对的 。其实,这先强调的是饮食过程中的从容,也是养生之必需 。其次,在孔子的那个时代追求精细,也是一种合乎营养学的饮食平衡 。
网络配图
食物的精、细不仅需要加工,还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得到食物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咀嚼这类身体的“加工”过程,能舍得花时间的人,肯定不会贪婪,大脑的“饱中枢”因为有时间完成神经反射,而足以感觉到饱,就此发放不再吃的神经命令 。
所以,现代养生的一大要素是吃饭慢,按照现在的营养学规矩,每口能咀嚼30次为最好,这样的咀嚼肯定避免了饕餮导致的过食,但估计没几个能做得到 。
网络配图
之所以营养学家反对现在的快餐,鼓励吃粗粮,一方面是因为快餐热量高,更重要的是,粗粮因为咀嚼起来费时费力,更容易让大脑有饱的感觉 。孔子那个时代不懂现代营养学,但是他从容的人生哲学仍旧可以使他对饮食养生无师自通 。
如果一个人一直吃细粮,那他就该增加粗粮的比例来改变饮食结构 。相反也一样,如果始终吃粗粮,就有可能纤维素摄入足够,但蛋白质不足,他就需要多吃细粮甚至精肉 。
孔子那个时代也如此,之所以他提出“食不厌精”,就是因为当时的食物太不够精了,“不厌”属于一种生活追求 。反之,如果像我们似的,被精细的食物包围着,早就厌了 。
网络配图
那么,在粗粮为主的生活中,吃几顿细粮精肉是绝对合乎营养配比的,这个规则至今也适用,只不过我们的均衡周期不是一生,而是一个星期,无论是荤素还是粗细,最好能在这一周中找齐 。
【孔子的食不厌精其实并不是指吃细粮】比如前半周或者中午,尽情吃喝了,那么后半周或者晚上,就应当回家吃,吃得粗点素点,这样更利于营养的均衡 。
- 野史:让皇帝腾出床来偷情的风流皇后何婧英
- 刘宋王朝的肮脏皇帝刘子业:与亲姑姑发生关系
- 胡惟庸如何一步一步走上谋反的道路
- 揭秘历史上汉初三杰的人生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 万里长城谁修建的?秦朝大将蒙恬的万世功勋
- 少康中兴的影响:为后世的德政埋下种子
- 齐桓公出猎学到了什么揭秘齐桓公的父亲是谁
- 亨利卢梭的艺术特点:最显著的是天真和质朴
- chatgpt赋能python:Python怎么快速读取一组图片的RGB值?
- 为什么有很多国家以及地区要限制chatGPT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