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李渔三迁有教夏李村人多地薄,“流寓于外者几三分之二”,其族中不少人在江苏如皋古城经营药材,有“冠带医生”头衔的李渔伯父李如椿在如皋城内的药铺也开得红红火火 。李渔父亲李如松在李渔出生后不久,便举家迁往如皋居住,以助其兄照顾生意 。自幼聪颖的李渔,襁褓识字,“四书”、“五经”过目不忘,总角之年便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 。他每年在自家后院的梧桐树上刻诗一首,以警戒自己不要虚度年华 。15岁时在梧桐树上刻的诗是:“小时种梧桐,桐本细如艾 。针尖刻小诗,字瘦皮不坏 。剎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 。桐字已如许,人长亦奚怪 。好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 。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 。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 。”
文章插图
《李渔全集》为了让儿子能静心攻读,光宗耀祖,李渔母亲学孟母“三迁教子”,将李渔安置到李堡镇上的一座“老鹳楼”里读书 。但正当李渔在书山学海中奋读攻研、学有所成的时候,他父亲因病不幸去世,家庭突然失去顶樑柱,全家人顿陷困境 。迫于生计,也因自己要回原籍浙江参加科举考试,李渔决计扶柩回乡,回到故乡兰溪夏李村,这年,李渔十九岁 。同年,娶了距夏李村约十华里的生塘徐村(今属水亭乡)徐氏女为妻,并白头偕老 。李渔多次出游,都靠她主持家政有方,得无后顾之忧 。李渔在其作品中亲切地叫她“山妻” 。乡试落第父亲的去世更坚定了李渔谋取功名的决心,崇祯八年(1635年),李渔去金华参加童子试,一举成为名噪一时的五经童子 。首战告捷,使李渔尝到了读书成名的甜头,他信心更足,读书也更加刻苦 。崇祯十二年(1639年),29岁的李渔稳操胜券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竟名落孙山 。科场失利的沉重打击,他满腹牢骚,在寄给同试落榜友人的信中写道:“才亦犹人命不遭,词场还我旧时豪 。携琴野外投知已,走马街前让俊髦 。酒少更宜赊痛饮,愤多姑缓读《离骚》 。姓名千古刘蕡在,比拟登科似觉高 。”次年元日作《凤凰台上忆吹箫》叹功名不就:“昨夜今朝,只争时刻,便将老幼中分 。问年华几许?正满三旬 。昨岁未离双十,便余九、还算青春 。叹今日虽难称老,少亦难云 。闺人,也添一岁,但神前祝我,早上青云 。待花封心急,忘却生辰 。听我持杯叹息,屈纤指、不觉眉颦 。封侯事,且休提起,共醉斜曛 。”
文章插图
夏李宗谱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王朝举行最后一次乡试,李渔再赴杭州应试,由于局势动荡,李渔途中闻警返回兰溪 。不久,社会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清朝的铁骑横扫江南,明王朝已成风雨飘摇之势 。国难当头,自己求取功名之路化为泡影,此时的李渔心灰意冷,惆怅不已 。这年的清明节,他在祭扫先慈墓时,百感交集,内心愧疚,长歌当哭:“三迁有教亲何愧,一命无荣子不才 。人泪桃花都是血,纸钱心事共成灰 。” 不久,受新任婺州司马许檄彩之盛请,做了幕客 。后又结识新任知府朱梅溪,两人志趣相投,来往甚为密切 。一次,朱梅溪盛邀李渔去城东南隅的八咏楼赏景,并要他为此楼题联,以弥补该楼有诗无联的缺憾 。八咏楼原名元畅楼,因齐梁时沈约的一首《元畅楼咏》而得名,唐代后改名,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之盛地 。南宋李清照曾登临此楼,并作《题八咏楼》 。因为有了前人的名篇,后人便不敢轻易吟诗撰联 。李渔当即作了“沈郎去后难为句,婺女当头莫摘星”一联,令人拍案叫绝 。朱梅溪命人制匾后悬于楼柱上 。三年后,清兵攻入金华,楼遭灾,联遭毁,李渔也被迫离开金华回到了兰溪 。归隐伊园清顺治三年(1646)8月,清军攻占金华,“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 。功名不遂、身经战乱的李渔归隐故乡,回夏李居住 。清廷颁布了剃髮令,所到之处,“留头不留髮,留髮不留头”,李渔对这一伤害民族自尊心的暴行虽强烈不满,但为了保命,还是剃了,并自称为“狂奴”,奋笔写道:“髡尽狂奴发,来耕墓上田 。屋留兵燹后,身活战场边 。几处烽烟熄,谁家骨肉全?借人聊慰己,且过太平年 。”
- 元朝将领、汝南郡侯 周全
- 紫铜 T3
- 李準基、文彩元主演电视剧 犯罪心理
- 林俊杰、郑容和合唱歌曲 Checkmate
- 青年创业者、励志演说家 王成汉
- 袋鼯科
- 韩国2000年宋承宪、金圭丽主演电视剧 我愿意
- 学前儿童用、1年级学生用 幼儿练字:学写生字5
- 王春红、李叶青、张芹编着书籍 办公自动化案例教程
- 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