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范增论》分析如何在项羽手下安全辞职?

苏东坡是个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自己大半生混得*青脸*,却惦记着比他大一千多岁的范大爷范增该怎样安全辞职,因此写下一篇《范增论》,替古人拿主意 。
这些主意参考价值有多大,值不值得借鉴,不好定论,但历史的价值有时候不在于结论,而在于过程,毕竟,职场也是一个过程 。就让我们来看看范增的职场过程吧 。
辞职原因:
范增走人未必因为陈平的离间计
苏轼老师的这篇《范增论》,姑且演绎成现代文《范增辞职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分析范老(范增)辞职的动机时,有一句话很有内涵:“岂必待陈平哉?”
我们要为苏老师的这个分析鼓掌,他的分析很到位:楚公司的首席智囊范增和老板项大哥早就有点互看不爽,公司管理层到这个局面了,就如陈奕迅所唱——“总有一个人先走”,范老走人是迟早的事,没有必要等到陈平这小子设计来离间他们 。
所谓的陈平使离间计,是不是文艺加工出来给汉公司智囊贴金的?我们来看看《史记》记载的这起辞职风波的起因:汉王三年,即公元前204年,楚公司的使者去汉公司搞交流 。在汉公司餐厅里,服务生端上来一盘豪华套餐,但一看到楚公司使者,马上变了嘴脸:“我以为是范老的使者,原来是项老板的使者,搞错了 。”马上撤掉豪华套餐和精美餐具,随便塞上一套廉价便当 。
楚公司使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去向老板项羽打小报告,项羽开始怀疑他的亚父,于是慢慢夺范增的权 。范老一怒,辞职了,这似乎是一顿工作餐引发的辞职风波 。
不过,司马迁还是有点心虚,他没敢断论用餐风波与辞职事件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只是小心地说:“项王乃疑 。”老板一疑,范老待不住,走人,然后汉公司的人就说是自己的反间计使然 。
辞职事件的背后,有很多丰富的细节,这些多元因素却被屏蔽了,只剩下一出“反间计” 。
苏老师觉得陈平所谓的反间计,最多也是范增辞职的临门一脚而已,陈平这小子就算再聪明,也不能离间没有疑心的老板,“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想一想吧,当时刘邦困在荥阳城,形同瓮中鳖,诚如范增所言:“天下事大定矣 。”范老却要去和快完蛋的人私交,这符合他老人家的智商吗?
因此,苏老师认为,在这顿工作餐风波之前,项老板对范老的疑心,范老对项老板的不信任,就已经开始了 。既然楚公司管理层的互信,不是被一顿工作餐击垮的,那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范老什么时候辞职比较好?
启发
一顿带歧视的工作餐,一个让人不太爽的眼神,让人待不下去了,然而,人真的这么简单吗?本来混得不爽,别怪反间计 。
【苏轼写《范增论》分析如何在项羽手下安全辞职?】辞职时机:
在互信度出现轻微裂缝时走人
苏老师的报告细腻地描述了范增职场生涯中几个可能辞职的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鸿门宴
辞职可行性:否
管理层互信度:没有受损
范增建议除掉刘邦,在咸阳城外就地兼并刘邦集团,但这个一劳永逸的策划没有被项老板采纳,尽管范老气得将张良送来的玉璧打得粉碎,但项范之间的互信没有破裂 。苏老师的报告分析认为,范老建议项老板干掉刘邦,那是一个智囊分内的事,老板不采用那是老板的风度,“犹有君人之度也” 。因为自己的策划没有通过就赌气辞职,咱们范老怎么会是那样没风度的人呢?
第二个时间点:楚义帝事件
辞职可行性:有点迟
管理层互信度:极度受损
范增一生最了不起的策划就是,给全天下林立的公司树立一个大老板——楚义帝 。楚义帝是范老的一张品牌 。陈胜吴广失败后,天下诸侯就如一群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范增却一下找到市场的制高点在哪儿:找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老板 。这个老板是谁?是楚怀王的后代,在民间放羊,赶紧把他弄出来树立为楚王,乃至树立为天下老大:义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