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所未闻,冬天排队买苏州电扇总厂的长城电扇,为何有如此奇迹? 中国吊扇十大名牌

七十年代长城苏州电扇总厂包装车间
引子1986年1月,坐标西安,气温零下9°C,寒风刺骨,在苏州电扇总厂生产的“长城牌”电风扇销售现场,却又数以千计的市民竟然冒着严寒排队争购,没买到的宁可现场预付货款定购 。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电扇销售史上实属罕见 。
市民争先抢购的,就是长城电扇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第7代电子控制,模拟自然风的高级落地电扇 。长城电扇是何方神圣?竟然让西安市民趋之如鹜呢?
故事还得从苏州桃花坞里弄的那些手工作坊讲起 。
11970年,苏州5个街道16个手工业作坊组合成立了苏州电扇厂,就是现在苏州长城电器有限公司的前身 。它是江苏省第一家电扇专业厂,70年代生产吊扇,台扇,落地扇这三大类电扇,产品单一,质量也不稳定 。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国家统购统销,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多少 。
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初就不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地大力创办轻工业企业,个人创业兴办电风扇厂的也越来越多 。当时,全国3400多家电扇生产企业一下子涌进了市场,苏州电扇厂遇到了建厂以来的最严重的危机 。
工厂技术设备的优势没发挥出来不说,经营不灵活的劣势却显而易见 。
仓库,车间甚至食堂,办公室都塞满了滞销的电扇,长城不再固若金汤,再不改革,长城电扇就有濒临破产的危险 。
1983年5月,张根兴接受组织安排,担任苏州电扇总厂厂长,他经过反复调查分析,认为拯救和发展企业必须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
长城电扇车间劳动
厂领导班子经过缜密研究后,将原来的13个车间,22个科室合并为5个分厂,9个部室内,各分厂部室实行独立核算,分灶吃饭,自负盈亏 。
承包以后,各分厂责任明确了,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工厂生产力得到了解放 。长城电扇出现了产量增加,品种增多的大好局面 。
工人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台扇分厂的一位技术人员,提出将开关箱中的内线缩短7厘米,每台电扇可因此节约9分钱,全年累计为工厂节约将近1万元 。分厂马上通报表扬,并给予了物质奖励 。
苏州电扇总厂的工人说,承包了以后,思想观念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只关心生产指标,现在更关心盈利水平 。
21970年苏州电扇总厂的企业固定资产仅为31万元,电扇风扇的年产量也才1.2万台 。张根兴来到苏州电扇总厂之后,1983年长城电扇产量20万台,1984年40万台,1985年80万台,1986年110万台,1987年172万台 。
从1983年到1987年的5年中,苏州电扇总厂共生产电扇423万台,完成产值8.15亿元,分别相当于从1970年建厂到1982年13年总和的4.5倍和5.4倍 。5年中实现利税1.2亿元,等于每年为国家创造两个半同期规模的苏州电扇总厂 。当时,工厂被国家轻工业部表彰为经济效益显著企业 。
长城电扇热销
工厂形成了500多家联销网络,产品覆盖区域,也有大中型城市向小城大镇,甚至边远和农村市场渗透发展,80年代末,长城电扇远销美国,西欧,东南亚等20多个海外市场,1986年为国家创汇300万美金 。
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1987年,长城牌电扇分别获得全国家用电器“消费者”信誉奖,蝉联江苏省“十佳家用电器产品”称号,长城牌电扇、换气扇双双倍全国大型百货商场推荐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业产品”,长城牌台扇和落地扇还获得国家银质奖 。厂长张根兴自己也获得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的银杯奖 。
1990年,工厂被授予全国电扇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荣誉证书,此时,长城电扇作为苏州的民族自主品牌,以空前的繁荣和辉煌,达到了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