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赵宝珍(右二)在萨伊任翻译当时,中、法两国政府刚刚在一年前正式建立外交关係 。赵宝珍是新中国最早派往法国学习语言的年轻学生 。第一次出国门的赵宝珍就这样在巴黎近郊诺伊市高级住宅区一幢漂亮的3层小洋楼里开始了自己半脱产、半业余的学习员生涯 。外交大使赵宝珍于1964年提前毕业分配至外交部,旋赴新建的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任学习员 。中国驻法国大使、资深的将军外交家黄镇送给赵宝珍的“见面礼”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小考试 。黄大使让自己的翻译蔡方柏担任主考 。他们让赵宝珍等人翻译一段巴黎电话里的“1分钟新闻” 。一拿起话筒,赵宝珍的所有良好感觉顿时无影无蹤 。一方面对新闻的内容并不熟悉了解,另一方面——这是最主要的,电话说得那样快,简直象是“爆黄豆”,完全不像昔日课堂里教授们那种悠哉游哉、抑扬顿挫的韵味 。一分钟下来,赵宝珍的额头冒汗了,竟然没有听懂几个词 。“年轻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新的环境不一定适应……”黄镇大使开了腔,希望他们要好好学习 。赵宝珍从此在心里暗下决心,绝对不能认输 。赵宝珍买了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在当时,这可是非常“奢侈”、时髦的舶来品,整日地收听法文广播,走到哪听到哪 。她很快适应了巴黎人那刀切般的语速 。赵宝珍在1969年之后出任外交部办公厅翻译处法文组副组长、组长 。翻译室单立后又任法文处处长 。刚果(布)总理拉乌尔访问处于“文革”狂热中的中国时,赵宝珍奉召自汕头牛田洋海涂农场星夜赶回北京参加接待工作 。在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她有幸与周恩来总理同坐首席桌 。当1970年漫天瑞雪飘飘扬扬的时候,赵宝珍终于回到了北京,进入外交部翻译室法文组(处) 。赵宝珍先后在法文处徐维勤(前西欧司副司长,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罗旭(前非洲司副司长)帐下扎扎实实地干了6年 。虽然以后的日子也有波澜,但是经过了急流险滩,赵宝珍航程基本风顺帆直……1975年深秋,赵宝珍偕同夫君李培宜来到了赤日炎炎的刚果河畔萨伊 。1979年2月,富丽堂皇的荷兰王宫内,身着丝绒旗袍的丁雪松向荷兰女王朱丽安娜庄严地递交了国书,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中国外交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4载春秋倏忽过去,赵宝珍和李培宜又回到了睽违已久的北京 。1985年5月初,杨桂荣作为当时最年轻的驻外大使出使马达加斯加 。对赵宝珍而言,这是一个很好机遇——她擢升为翻译室副主任,同时兼任法文处处长 。那一年,赵宝珍刚好32岁 。半年后,赵宝珍随李培宜再度踏上茫茫非洲路,先后任中国驻多哥、萨伊大使馆政务参赞等职 。嗣后,在长达8年的驻外岁月里,无论在多哥的洛美,还是在萨伊的金夏沙,赵宝珍总是“夫唱妇随”,绿叶扶红花,在配角的位置上,悉心辅佐李培宜大使 。1994年5月,马达加斯加也迎来了首位中国驻非洲女大使赵宝珍,她同时还兼任驻葛摩大使,是中国派驻非洲国家的第一位女大使 。此后,中国的女大使们就与这片热情如火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6年6月赵宝珍大使被免去兼任的驻葛摩大使的职务,专任驻马达加斯加大使 。1999年3月12日,再度被派为驻象牙海岸大使 。赵宝珍是继张联之后第二位“一身兼二任”的女大使,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出使过3国的中国女大使 。赵宝珍的丈夫李培宜是北京通县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曾先后担任中国驻多哥、萨伊大使,外交部国外工作部部长 。他们是中国外交界继凌青、张联之后的第二对“伉俪大使” 。
- 中国海洋神话故事读本:海神娘娘
- 无线中国移动套用联盟
- 中国传统婚俗 议婚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石油分公司
- 中国十强导演、中国原创网路动画师 阿齐
- 中国房地产高级策划师 张洪杰
- 中国风四大金曲
- 中国田径竞走运动员 陈定
- 中国小心理辅导N个典型案例
- 中国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