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系统结构opensystemarchitecture具有套用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剪裁性、网路上各结点机间的互操作性和易于从多方获得软体的体系结构 。简称开放结构(OA) 。它是构成开放套用体系结构(OAA)的技术基础 。
【开放式系统结构】开放结构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与开放系统概念的提出和实现密切相关 。它的发展是为了适应更大规模地推广计算机的套用和计算机网路化的需求,现仍处于继续发展和完善之中 。一些标準化组织对开放系统的概念是大体相同的,但具体的定义不完全一致 。
特点为满足建立和实现开放系统的需要,开放结构应具有以下4个特点:①可移植性 。各种计算机套用系统可在具有开放结构特性的各种计算机系统间进行移植,不论这些计算机是否同种型号、同种机型 。②可互操作性 。如计算机网路中的各结点机都具有开放结构的特性,则该网上各结点机间可相互操作和资源共享,不论各结点机是否同种型号、同种机型 。③可剪裁性 。如某个计算机系统是具有开放结构特性的,则在该系统的低档机上运行的套用系统应能在高档机上运行,原在高档机上运行的套用系统经剪裁后也可在低档机上运行 。④易获得性 。在具有开放结构特性的机器上所运行的软体环境易于从多方获得,不受某个来源所控制 。实现为了全面实现上述开放系统的4个特性,首先要保证实现系统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①为实现可移植性,首先要建立起符合开放系统概念的开发平台,在这个开发平台上所开发的套用系统都可以在另一个符合开放系统概念的平台上,以同样的工作环境去编译和运行原套用系统,不必对源程式作任何修改 。②为实现互操作性,首先应实现通信时的互操作性,即应实现开放系统互连环境(OSIE) 。标準标準化是实现开放性的基础,为了确保互联和互操作等性能的实现,就必须制定一些标準规範 。开放系统互连(OSI)有关的标準是国际标準化组织(ISO)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委员会于1978年开始制定的 。ISO开发的OSI及相关标準已超过200余项,几乎覆盖了信息处理的各个重要领域 。世界上各大计算机製造商和用户都支持OSI标準,建立在OSI上的环境,称为OSIE,开放体系结构(OA)也是实现OSIE的技术基础 。
- 基于Android系统的企业套用开发
- 可程式控制器系统套用与维护技术
- 关係型资料库系统
- 宋玉普着书 钢筋混凝土结构
-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筑结构
- 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农业结构变动效应及对策研究
- 结构泡沫成型
- Access及其套用系统开发
- 医学影像管理系统
- Visual FoxPro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设计指导及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