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準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式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
基本介绍中文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具体对策:依法审计,客观公正
控制的目标: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要求
类型:部门
目标(一)审计活动遵循内部审计準则和本机构审计工作手册的要求;(二)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三)审计活动能够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的价值 。重要性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而要有满意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範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果,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职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质量低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项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对一些已发生或形成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则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和消除,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一样,都要讲究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有赖于搞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在不断提高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内部审计也不例外 。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而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又必须不断提高其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存在的问题(一)未能适应巨观审计法规环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为控制内部审计质量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式必须适时做出调整 。近年来,国家审计署、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行为準则,特别是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基本準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範》和十五个具体準则的实施,结束了内部审计参照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的历史,使内部审计有了公认的目标、作业标準和质量标準 。但是,目前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审计法规的变化反应滞后,在实际工作中仍参照政府审计或社会审计,没有及时做出调整 。(二)审计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準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 。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覆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 。其中,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核心,但往往也是现实中最薄弱的一环,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有制度没有认真贯彻执行 。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导致行为不规範,随意为之;而一旦出现审计过错,责任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 。(三)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来看,现有人员中懂一般财务审计的多,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比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比较单一,整体上应对複杂审计工作局面的能力比较弱 。其次,审计人员的开拓创新意识相对较弱,巨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够强 。一些审计机关的领导,在工作上、思维上的一些惯性还比较强,审计工作中“满足现状、四平八稳、不思进取、但求无过”的思想还比较突出 。有的人传统财务审计的观念比较浓,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查账的目的就是处罚;有的思维方式单一,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不够,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给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和震撼 。企业资源计画(ERP)、供应链管理(SCM)和电子商务的推广和运用,使企业内部控制发生了改变,人工控制改变为电脑程式控制,纸质信息改变为电子信息等,使得传统的“黑箱”审计方法已不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五)审计质量控制标準不明确,审计规範体系不建全审计质量控制标準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範 。它是审计规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为适应自身规律的需要而建立的 。它不同于审计準则,也有别于审计法规 。客观地讲,这些年我国在审计规範体系建设上明显地偏重于审计法律规範和审计职业道德规範建设,忽视了审计质量控制标準和审计规範体系建设 。具体对策(一)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依法审计、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内在的、固有的基本原则 。它要求一是要依法开展审计工作,严格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二是坚持每项审计都要摸清真实情况,充分揭露问题;三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準绳,实事求是地认定和处理问题 。审计实践说明,“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最高原则,“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最高标準,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 。(二)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是质量,提高审计质量的核心在于工作的规範 。一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以审计责任追究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覆核、审计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二是严格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即将审计準则、审计质量控制标準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如制定审计方案,要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範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目标等;编制审计底稿,要事实清楚,要素齐全,定性準确;编写审计报告,要加强综合分析,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 。(三)精心部署,周密履行审计程式一是要科学制定审计计画;二是要突出审计重点;三是要强化综合分析 。所谓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将审计质量控制标準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如制定审计方案时要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範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目标等;编制审计底稿时,要事实清楚,要素齐全,定性準确;编写审计报告时,要加强综合分析,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 。(四)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理论、审计业务、政策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审计规範的自觉性,增强审计人员规避审计风险的能力 。(五)重视审计风险,採用可靠、有效的审计方法现代审计已由制度基础审计发展为风险基础审计,强调以风险为导向,不仅检查企业内部业务的经营风险,还要评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用以确定某一时期需要审计的主要项目及其审计重点、範围和方法 。审计人员在选择了最小风险方案并予以实施后,还应跟蹤审计业务过程,进行审计风险分析,以便发现方案不足之处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及时採取补救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