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广告中隐藏的潜台词!看不懂要吃亏 护眼技术与认证篇 中国十大看不懂广告

01、不闪屏?也许只是大多数情况下!
目前显示器提及护眼技术,不闪屏往往是其中一个卖点话术 。不过这里的不闪屏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关于为什么会出现闪屏现象,大家可以搜索阅读我们公众号上《高刷就是“不闪屏”?这么想,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一文 。总之,闪屏现象主要就是因为采用了基于交流电原理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来调节显示器的亮度的调光机制导致的,鉴别也很简单,拿手机摄像头对准显示器就知道了:
为什么有频闪显示器对于眼睛有害?短时间的面对频闪,其实大脑还可以应付调整 。但是对于面对显示器工作的人来说,就很可怕了:对于普通的PWM调光的显示器来说,在显示器前工作8小时会使你在屏幕上看到580万次闪烁,超过大脑和感官的适应调整能力,意味着眼睛疲劳、视力模糊、头痛和睡眠模式的中断 。而目前的“不闪屏”显示器,大概也是分为两类解决方案 。一类是采用DC调光,用“无级变速”的原理进行调光,彻底避免了闪屏现象 。
另一类则是采用的技术欺骗眼睛的套路,采用超高频率的PWM调光机制,当频率高过人体感官的阈值的时候,比如1250Hz,也就是视觉上的“不闪屏”了 。一些显示器可能被宣传为 "无闪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
使用PWM的显示器只在较低的亮度设置(通常低于20%-30%,有时甚至低于~50%)时才会出现闪烁 。但这不等于“无闪烁” 。
所以最好是看清显示器采用的到底是哪种“不闪屏”技术,是DC调光,还是超高频PWM 。目前超高频PWM调光在移动设备(手机、平板)以及OLED面板的显示器中采用较多,因为DC调光下的色准调节对于OLED面板来说增加成本非常多 。
另外还有一种“混合调光”,采用的是亮度低于20%时使用DC类(为什么是“类”,因为有的是软件模拟DC)调光,亮度高于20%时再用高频PWM调光 。好处是成本较低且色准更好调校(好处基本在厂商这端了) 。
明基即使是专业显示器系列都采用DC直流调光,而不是高频PWM,可见品牌的用心 。图示为明基PD2705Q广告页面 。
已经购买了PWM(或高频PWM)调光的显示器怎么办?很简单,不要把亮度开得太低即可 。
02、防蓝光?先来说说原理和“流派”
防蓝光可以说是目前最热门的“护眼”技术了 。蓝光对于眼睛的危害性,主要是在于对人类来说,可见光光谱的波长为380-780nm,而蓝光处于380-480nm范围,且能量最高,可以轻易到达眼底引起眼底黄斑病变 。
和其他颜色光比,蓝光的“旅程”直达眼底
因此,防蓝光对于长时间在显示器前的人来说,应该说是一个刚需性质的东西 。不过,防蓝光的流派也非常多:
第一种,在2015年以前就“崛起”,大致是通过软件算法,直接调整色温等参数,减少显示器最终的蓝光发射 。然后在用户层面就是在OSD调节菜单里增加一个“低蓝光”开关选项 。它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变动了色温等参数,导致最终的效果就是严重偏黄的显示,无法呈现色彩原有细节 。很多不到千元的低端显示器防蓝光就是这么来的 。
著名的TUV莱茵认证机构在认证中发现,这种偏软解决方案基本都是直接把蓝光波长区的颜色直接变成了暖色,严重影响色准
第二种,是在显示器光源(如LED)和显示器液晶层之间,或者液晶层和玻璃层之间,增加一张蓝光过滤片,过滤掉光源中的蓝光 。虽然是从根源入手,但是由于显示器没有硬件固件对调整后的光源调制做调整,缺乏蓝光的光源照射在液晶分子上,而液晶分子仍然按原有工作原理偏转/扭曲,仍然会形成偏色和偏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