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西凉政权的建立者,谥号武昭王,又叫兴圣皇帝,在位18年 。他博学多才、有志向,很早就被人发现并推荐为* 。最初为后凉段业效力,他的才能很快就在政治上得以表现,不久后又被人推荐为敦煌太守 。在后凉势力衰退之时,后凉多郡开始反抗段业,经过六郡联手,摆脱后凉,李暠被众人拥护建立西凉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昭王李暠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建立西凉后,政治上善用贤者,经济上重视务农,制度上执法宽简,赏罚分明 。他放宽制度,鼓励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并给他们田地让他们自给自足,给他们特殊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 。这项政策实施后,很快就吸引了上万户居民返回敦煌 。为了统一河西地区,李暠派宋繇四处征战,并多次取得成功 。不久,在李暠的治理下,敦煌就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 。在那样一个纷争四起的年代,有这样一个为百姓着想的明君,真是人民的福气 。
李暠在文化方面重视弘扬汉族文化,因而制订了许多措施来宣扬这些汉族思想 。不仅如此,他还建立县学、州学等,招收热爱汉文化的学生,使得他统治境内一时学风四起 。他又爱惜人才,只要是人才到西凉,他都重用并加*进爵,于是中原的有志之士纷纷前来投靠于他,当时的西凉得敦煌成为文人名流的聚集地 。敦煌也成为西部的文化中心,李暠的文化举措为汉文化的发展做了杰出的贡献 。
李暠述志赋
《述志赋》出自《晋书》,是西凉政权建立者李暠的作品 。李暠自幼好学,本想做一位步入仕途、潜心专研的学者,可是事与愿违,所处的环境处处兵荒马乱,百姓民不聊生 。不得已才步入*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伸张正义,给百姓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暠满腹经纶,热爱文学,在十六国时期是著名的文学家 。据史料记载他所著的有《槐树赋》,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槐树在西北难以种植的事实,有感而发,感叹自己身处这荒凉偏远之地,不是自己施展才能的好地方;还有《大酒容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自己恬淡豁达的胸怀;还有《靖恭堂颂》、诗赋数十篇,以及为前妻写的诛文 。可惜的是,流传下来的只有《述志赋》,其他的佳作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没被保存下来 。
李暠的《述志赋》是在南凉君主秃发傉檀进攻西凉时所著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李暠抒发的是自己身为文人的志向,而不是一个君主治国的志向 。李暠胸怀大志,可惜生不逢时,看尽世间沧桑,面对国家分裂,内心无比煎熬 。于是李暠多次上书东晋朝廷,视东晋王为正统,表达自己对恢复晋室的信心 。《述志赋》中他的志向是不图世间荣华,只求清净高洁,隐居深山 。而另一种情感就是表示自己愿在东晋的领导下实现自己大统一的抱负和决心 。
【李暠的家训给后人留下财富同时又教育了后代】李暠家训
武昭王李暠,西凉太祖,自称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代,唐朝李氏将李暠视为祖先 。李暠从小就热爱文学,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肯定会教书授课或者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只可惜,生逢乱世的他不得不走上政治舞台 。建立西凉后,在李暠的领导下,敦煌上下形成一股学风,弘扬汉族文化,学习汉族思想在西凉境内盛行 。在这段时间,李暠写《诫子书》来宣传李家的家训,在当地广为流传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篇文章语重心长,句句箴言,表达了自己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希望自己离世后子女可以严格按照李暠家训行事 。其中有“动念宽恕,审而后举”,意思是要懂得宽恕他人,在制定举措时要先分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远佞谀,近忠正”意思是让儿子亲近忠心正直之人,远离阿谀奉承的小人;“刑法所应,和颜任理,慎勿以情轻加声色”意思是要用法来处理事务,判断事务有有理有据,不可根据自己情绪和喜好来断定;“富贵而不骄者至难也,念此贯心,勿忘须臾”意思是富贵后做到不骄傲确实比较难,但一定要时刻将这点记在心上,时刻提醒自己 。
- 明朝的皇帝多荒唐但为何没有一个是软骨头
- 隋文帝最大的失败:千古一帝儿子教育却很失败
- 中国历史上最抢手的女人被6个皇帝疯抢60年
- 冤大头:为武则天献身的第一个男人竟是他
- 高海拔
- 黄记煌团购
- 鹿鸣湖
- 黄石花湖
- chatgpt赋能python:有没有免费学Python的?
- 风波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