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曹操杨修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是曹操因为战事胶着,心有不忿,然后恰巧听见杨修散布撤*的丧气话,最终处*他 。并且小说描述曹操因为嫉才,早有他之心 。那么曹操杨修真的是因为这样的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聪明人 。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了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智慧过人,颖悟超群,看似绝顶聪明,其实却是个糊涂笨伯 。他的聪明,不过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只是为他招来身之祸罢了 。
网络配图
杨修听到曹操发布的行*口令“鸡肋”,便回营房打背包,同僚问其缘故,他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 。漫说是一个统治者,即使普通人,也并不愿意让人揭开内心隐秘,触到痛处 。杨修的这种轻薄行为,落在了刚吃了败仗,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里,当然是找*了!最后,就被曹操借口这次泄露*事机密,了 。
曹操先祢衡,继孔融,后许攸,又崔琰 。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同时,也爱才吧,最后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 。泄密,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是因为他卷入宫廷继承的漩涡中 。那是一种最危险的游戏,他下错了赌注,押在赌台上的,却是他的生命,对不起,上绞刑架吧!
【揭密:曹操那么爱才为何还要杨修?】因为曹操的这些人,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是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是左右舆论的力量 。所以,比之他吕伯奢、陈宫、董妃、伏后,吉平、董承所产生的负面反应,要强烈得多 。了他们,生前有人说,*后还有人说,再伟大的统治者,能堵得上一代人的嘴,堵不上后世人的嘴,当然就要产生久远的影响 。
直到前些年,还有一出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来评估这段史实 。
凡统治者,除极个别的把读书人捆绑起来扔到江里淹*者外,并不特别专门和知识分子为敌的 。除非他暴虐成性,非要焚书坑儒不可 。有的只是由于非知识分子出身,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心理排斥情绪 。例如汉高祖往儒生的帽子里撒*,最终按着叔孙通的礼仪彩排,尝到做皇帝的威风,也就改变了对儒生的看法 。凡做皇帝,少不了需要谋士出主意,儒士写文章,文士唱赞歌,雅士凑热闹的 。但不需要跟他持不同政见,有碍他统治的知识分子 。因为所有当皇帝的人,无不相信曹操儿子曹丕的话,“文章乃千秋之大业也”,对意识形态十分看重 。
尽管千百年来,统治者深知曹操了这些著名的知识分子,受到后世人的谴责,名声很不怎么样,但也不怎么引以为戒 。一旦知识分子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皇帝,*阀,仍旧照不误 。所以要,原因就在唱反调 。祢衡公开诽谤,孔融剌议朝政,许攸妄自尊大,崔琰反对称王,曹操当然饶不过他们 。
网络配图
历代统治者,绝对不知识分子者寡 。不过,多少,也各不一致 。有时候口子开大一点,能把大家得鸦雀无声,但有时候也不大灵,越是,唱反调者也越多,不胜,就只好代表性的人物,曹操就采用这个办法 。因为他用的知识分子,怎么也比的知识分子多,所以他在历史上,不像坑儒的秦始皇那样被看做暴君 。
至于杨修之*,好像又与祢衡、孔融、许攸、崔琰不尽相同 。李卓吾先生在评点《三国演义》时指出:“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其身也” 。这大概也是一部分命运蹭蹬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根源 。好出风头,哗众取宠,恃文傲世,性乖情异,这些文人恶习,若陛下不热衷文字狱的话,倒也不至于送命 。不过,一部中国历史,也就是一部文字狱史,所以,李贽才这样说的吧?不过,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但自己也还是*在这个“聪明而好露”上,这大概就是知识分子的性格悲剧了 。
- 三国追星族曹嵩:曹操之父为何辞*千里追星?
- 乾隆所创造世界纪录,有些至今都无人能突破,那么你知道哪些? 唐诗世界吉尼斯记录
- 史上最牛的盗墓贼不是曹操、孙殿英,而是连盗17座皇陵的他 历史上十大盗墓之最
- 临写《兰亭序》书家那么多,为啥只有他的气韵可比王羲之 历史上临写兰亭序之最
- 曹操与儿媳:揭曹操与儿媳甄之间宓不能说的秘密
- 商纣王真的像历史上说的那么荒无道吗?
- 为什么曹操单单要说流离失所的刘备是英雄?
- 和珅是清朝第一贪*那么他到底多有钱
- 煮酒论英雄之曹操和刘备
- 曹操为何正需要人才的时候却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