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本无名,人谓有之 。
当一地拥有名字,便自此沾染人气,告别蛮荒,与人间生出一份默契 。人们为生产生活方便,借助自己的知识为地物、地域命名,地名成为人与外界建立的契约——穿越山河,名以指位;自然滋养,名以风物;寄托愿望,命以嘉名;继往开来,因事名之……
地名寥寥几字,看起来简单,却道出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之间的种种关系 。地名的由来、命名的原则和寓意,延续了历史文化的血脉,映射着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 。
海南民族源流众多,多元文化交织融合,让地名更加精彩纷呈 。借着大地之名,让我们从这一张张蕴含着丰富地理人文信息的“名片”中,读懂琼岛之美 。
名以指位 地因名有辨识度
地名因何诞生?它脱胎于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人们领地意识的一种显现 。
认识领地,寻找领地,是动物的本能 。比如大草原上的狮子,它们留下气味标识领地,圈定狩猎和居住的范围 。味道,便是它们独有的“地名” 。
人类也不例外 。人们必须知晓和标记环境,划定领地,方能避开风险,安营扎寨 。
关于地名的起源和形成,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在著作《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中有过间接论述:“在原始公社时期,人们对于其生活的地区,必须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生活下去 。”
侯仁之还提到:“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的萌芽,人们逐渐定居下来,这就要求他们对周围环境更加熟悉更加了解 。他们不但要知道水泽的分布、地势的起伏等,还必须知道气候的特征,他们不但要能辨别方向,还要能计算路程 。”
在这里,侯仁之虽未提及地名,但客观地描述了地名萌芽与产生的过程:当人们为了生产生活,对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标记,地名便诞生了 。
海口火山岩古村三卿村豪贤门 。海南日报采访人员 李英挺 摄
学界认为,受限于早期人类的认知水平,最早出现的一批地名,皆是对地理事物作解释、标记的描述性地名,用以指导人类生活生产 。
这样朴素的命名思想,在海南历史上亦有迹可循 。据《海南地名文化纪事》一书记载,紫贝是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因境内有紫贝岭而得名,其所辖范围大致为今文昌市文城镇 。
关于紫贝名称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中之一是:上古时期,此地因盛产最具有价值的货币紫贝,将其境内一处山岭命名为紫贝岭,该地县衙又设址于紫贝岭上,因而得名紫贝县,文昌别称“紫贝”由此而来 。
该书还提到,2000多年前,西汉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两郡 。据说,这两郡之所以被称为珠崖、儋耳,是因为前者“崖岸之边产珍珠”、后者之黎民喜戴贝壳耳饰 。
名以风物 追求天人合一
中国人以当地物产给村镇、山川命名的习俗,由来已久 。名以风物,反映了国人尊重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朴素理念 。
在琼岛,有不少以自然环境和当地动植物为名的地方 。例如澄迈县福山镇,初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此地林木茂密,因此被称为“森山”,后来又因“深山有福”的说法而得名“福山”,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福山圩 。1958年此地成立福山人民公社,1987年改称福山镇 。
以同样逻辑命名的,还有三亚市吉阳区荔枝沟 。《海南地名文化纪事》一书记载,旧时,此地东边有座大山,其中一侧长满了高大的荔枝树,旁边有一个村子,一条溪流从山上奔流至山脚下 。当地人习惯把这条溪流称为水沟,于是便有了荔枝沟这一地名 。
翻阅海南地图,这一类的地名比比皆是,如定安白鹿坡、屯昌斩鹿坡和黄猄罗等 。
- 海口骑楼老街,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一座老海南人的记忆! 海南历史之最
- 杰克琼斯旗舰店
- 海南离岛免税
- 海南旅游注意事项
- 演义中的秦琼与罗成竟有着怎样的宿命纠葛
- 海南水果
- 南宋大将郦琼为何投敌叛国却反而被欣赏?
- “琼海溜”又上央视!博鳌镇亮相CCTV-1《正大综艺》 吉尼斯记录正大综艺
- 海南州
- 上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