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北京市二十一中学【北京市二十一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坐落于安定门内深巷之中,毗邻国子监、雍和宫 。学校始建于1865年,原名北平私立崇实中学 。
基本介绍中文名:北京市二十一中学
教职工:150人
教学班:35个
学生:1600余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北三条57号
学校简介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其前身是北平私立崇实中学,创建于1865年,1952年改为现名 。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教职工150人,其中专职教师100余人 。师资队伍学校师资力量不俗,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总数的70%,并有市、区、校级骨干教师、师德标兵等50余名 。学校有一支忠于事业、精于业务、无私奉献、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形成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振兴铁二、师生有责”的光荣传统和“敬业爱生、严谨规範、团结和谐、求实创新”的良好教风 。教师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既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既注重教法,更注重学法;既注重传授知识,更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个教师都具备严父慈母心 。现有高级教师92名,85名教师已经研究生毕业或结业,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市区级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成为部、局级拔尖人才 。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为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拥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高级教师138人,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近百名 。由我校特级教师程汉杰研究发展的校本课程“高效阅读”已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被北京市教委初审通过为北京市中国小地方教材,被西城区列为区级地方课程 。教育方针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学校坚持以师德群体建设和校风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及其它工作的全面发展,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落在实处,把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视为重点工程 。学校校风良好,学生纪律严明,学习踏实努力 。2002年6月,“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讨会组委会”将北京二龙路中学列为重点参观单位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严格有序,顺利通过了全面督导、教学工作专项视导等各项检查 。学校高考上线率稳定在95%以上,本科率和高中入学分居普通高中前列,会考合格率超过市区平均值 。教师队伍的突出特点是结构合理,工作严谨,敬业负责,青年教师的成长形势喜人 。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支点,我校坚持走“特色—精品”之路 。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特色办学规划,立足于以“外语特色办学”为主轴的特色办学体系正逐步建立起来,如初、高中外语特色班、速算班、书法班、文学班等 。学校坚持以“教育改革促发展,教育科研求创新”的发展战略 。在不懈的改革、探索的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的教育理念和“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薰陶,强调道德实践”的教育主张 。学校明确提出了“优秀的国中毕业生,经过三年高中培养,应当成为人格发展和身心发展兼优,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兼优,人文素养和科学(自然)素养兼优,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培养目标 。学校教学管理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统一,遵循“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原则,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以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方式,发展“人文素质教育”、“自主性发展”的育人特色,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做準备 。校史简介清末创建清末,随着北京地区教堂的纷纷建立,传教士开办了若干类似中国私塾的蒙学馆(堂),招收学生入学 。1865年(清同治四年),基督教长老会牧师丁韪良(W.A.Martin),有感于北京失学儿童众多,便出资租用东城总布胡同民宅,设立蒙学,定名崇实馆,招收附近儿童,课以经学常识,并以基督教义陶冶学生心性 。丁韪良在1865-1885年任校长,教学经费为其一人捐助 。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校舍不敷使用 。1885年,长老会西差会在安定门二条胡同购置较大一处民宅,用作校舍,校长由路崇德(J.W.Lourie)牧师兼任 。1891年,路崇德牧师回国,柯凝翰(A.M.Counningham)牧师接任校长 。柯凝翰对馆舍力加整顿,筹资经费,设中学,学生越来越多 。1911年(宣统3年)来仪庭(W.H.Gleysteen)牧师继任校长 。民国繁荣1915年,学校耗资4万余大洋重建,盖了5层高的教学楼,学校还有食堂、厨房、沐浴室、游艺室、浣洗室,设施十分先进 。1916年学校又将西楼改造,建造理化实验室,理化试验器材药品无不悉备 。学校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还有足可以容纳300余人的大礼堂 。1916年,丁韪良先生逝世,全部捐出其遗产息金一千二百元作为学校常年经费 。于是,学校设立石印科、织毯科,以给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1923年(民国十二年),来仪庭牧师回国,校长由方春熙(H.C.Fenn)和刘志尧共同担任 。同年,学制改为三三制,设立初高级二级中学,这次调整,基本上奠定了以后学制的格局 。学校注重实业和专业教育,添设印刷、皮革课程并有学校产业,不仅进行了职业教育,同时也决贫寒学生的生活问题 。学校治学管理力求精进,毕业生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从业,都博得社会的广泛讚誉,学校名声甚好,吸引了大量的求学者 。当时学生不仅来自北平,还大量来自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慕名而来的朝鲜学生 。每年招收新生的时候,都有大量学生报名,然而由于名额限制,很多学生都因不能入校学习而深感遗憾 。1927年(民国十六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 。崇实中学在政府立案注册,接受政府领导和监督,成立了校董会,由国内知名人士罗遇唐担任校长 。罗遇唐校长在任期间(1928-1941),以“勤俭朴诚”为校训,锐意进取,力求革新,从不懈怠,办学仍能得到西方长老会的资助 。1935年,适逢崇实中学建校70周年,学校编印了《北平私立崇实中学校七十周年纪念刊》 。当时的政界、文化界名流纷纷祝贺 。胡适先生题写了刊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清代末科状元刘春霖先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着名教育家陈垣、蒋梦麟等也挥毫题词,充分显示出当年崇实中学的地位,纪念刊在国家图书馆仍有收藏 。在当时北平国立、市立、私立中学之中,崇实中学的教学水平属上乘 。毕业学生大多数进入清华、燕京、辅仁、齐鲁等大学继续求学,日后进入政界、军界、商界、实业界、教育界,也有留洋海外求学、定居 。学校教学质量高,与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有直接关係 。崇实中学教师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在国外深造过,还有一些外籍教师 。学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校淘汰了陈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生动活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使之进一步完善 。理科教学,教员除传授一般基础知识外,主要是利用实验,进行形象教学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大量社团,且社团多为学生自己组织 。校方认为这是锻鍊学生自治能力的好机会,故採取支持态度,并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着名的校办刊物《崇实季刊》(1924-1937)就是由崇实自治季刊社编办的,近代着名文人萧乾在校就读期间(1926-1930),就曾担任过校刊编辑 。先生的英文基础,无疑就是当年在崇实中学打下的 。校刊设定分为社谈、论着、创作、散文、诗词、杂俎、校园等栏目,内容处处彰显着爱国、理性、求真、责任与担当的精神 。除学校内部奖励外,校刊还每本五角大洋的价格发售,水平和价值可见一斑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学校由日本人接管,改为“市立第十中学” 。1945年抗战结束,由美国长老会管理,校名“北平崇实中学” 。国殇之日,炮火连天,人心浮动,学校正常秩序难以维继 。新中国改制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私立中学全部由政府接管 。1952年10月,崇实中学改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时任校长田常青 。经过多年的积累,二十一中可谓东城区师资力量强、设备齐全、教学质量高的老牌名校 。校园居中的五层西洋楼为办公楼,两厢的辅楼是教学楼,建筑青砖灰瓦,布局主中辅侧、两厢对称,可谓中西合璧 。标準的教室,配套的设施,掀盖课桌拼条椅,顶灯吊扇暖气,设施齐全规範;平房教室前的花坛用作植物实验园地 。学校一直以来都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大操场内的三块标準篮球场气势骄人,学校里的体育设施也是应有尽有的 。二十一中成为当时的篮球特色校,沙石克队、喀秋莎队在市里都是劲旅 。1958年,在东城区教委的号召下,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加入以劳动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热潮 。1960年,东城区市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国小教育质量的通知》,要求实现“以教学为主” 。学校回响号召,加强教师的培训,提升师资水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文化大革命”期间,普教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教会学校的办学背景,“文革”年间,学校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文革期间,真正上课的时间很少,但老师们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在夹缝中,老师们儘可能地认真授课、答疑解惑 。文革结束后,学校逐步恢复教学建设 。新时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学校重新获得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夏长礼校长在任期间,学校启动了教学楼翻建工程 。学校校舍翻修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表现出对学校历史的铭记和对学校精神的传承 。建校130周年之际,学校举行了庆典活动并出版了《校庆纪念刊》 。程思远副委员长,王光英副委员长,雷洁琼副委员长、北京市副市长李润五、胡昭广等人为学校题字,学校校友、着名作家萧乾为纪念刊题写书名 。百年崇实,峥嵘沧桑,春华秋实 。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学校励精图治,团结精进,校风严谨,厚德载物,校友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一批批栋樑之才名满于天下 。仅在国内享有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就有数十名,还有众多的党政领导、文学艺术家和其他各界知名人士 。在校友名人录上,就有着名作家萧乾、两院院士刘仙洲、周巢尘、李大东,着名火箭专家吴德雨、桥樑专家黄益等 。近代作家萧乾的小说《落日》、《邮票》和《邓山东》都是以“北平私立崇实中学”为背景的,书中无不流露出对母校的思念和感恩 。而今,学校传承 “求真、务实、奉献、进取”的崇实精神, 以“育人为本,师生共育;发展为本,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为指导 。坚持依法办学,实施素质教育 。培育崇实文化,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深化课程改革,实践好习惯育人 。以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学校走上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创办精品特色学校 。
- 中考改革
- 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 合肥市三十八中学
- 庐江县龙桥镇初级中学
- 王卜庄镇初级中学
- 华东师大版 下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数学
- 感恩教育: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实践活动
-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
- 山东师範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王丽丽
- 图们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