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第一” 。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1651-1725) 。
【清代名臣张伯行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
清*之难,难在身正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果只是张嘴大喊清廉,自己及家人却照贪不误,就无法约束部下,遏制贪腐 。张伯行一生历任督抚要职,任所多在富庶繁华之地 。但他生活简朴,衣服饮食,始终保持寒儒本色,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有些做法,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
康熙四十六年,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当地*员按照老规矩,给他的*邸布置一新,锦绣帷幕,金银器皿,奢侈豪华,不仅没有获得赞许,反而受到严厉批评 。张伯行认为如此奢靡的陈设,“吾生平未尝用此” 。尤其是当他得知,这些华丽用品都是百姓分担承办,立即断然拒绝,下令归还百姓,只取前任*员旧物使用 。
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从偏远之地来到繁华的大都会,人皆喜之 。张伯行却深怀戒惧,如履薄冰 。有了在福建的教训,这回他入境之前,就先行下令,禁止铺设*署 。等他来到*邸,四壁徒然,仅小桌一张、床榻一副,尽管陈设简陋,他却恬然自得 。有属*写诗赞叹道:“一架绳床供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 。”他个人在江苏*署的日常用度,大多从河南老家带来,尽量不用公家钱物 。无锡县令每日送来的惠山泉水,是他享受的最大馈赠 。但当他得知,这些泉水全是科派百姓运送,就坚辞不受 。
守正不阿:不逢迎媚上,不滥权欺下
清代的*场,上下级之间馈送成风,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张伯行对这类“潜规则”深恶痛绝 。他初任江苏按察使时,依陋规要给总督、巡抚等上司馈送“见面礼”,大约需白银4000两 。这几乎是他二十年的俸禄 。不贪污从何而来?张伯行说,我做*不取民一钱,怎能置办这种陋规!他赠送上司和同僚的见面礼,只是家乡的土特产,不值几个钱 。督抚大员心怀怨恨,皆谢绝不受,张伯行却我行我素,心怀坦荡 。
张伯行出任过很多要职,尤其是做封疆大吏时,位高权重,其僚属门生等携礼拜谒,他都一律谢绝 。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榜于*署、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 。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 。”这篇包含六个“一”的拒礼檄文,传颂甚广,被收入清代许多文集、笔记,人皆誉之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
关心民瘼:“居*若父母,训士如良师”
张伯行为*两袖清风、廉名满天下 。但清廉之外,他为*恪尽职守,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德才兼备,政绩卓著,使他真正成为一代名臣 。
治理黄河水患,是张伯行走向仕途的起点 。张伯行的家乡河南仪封县城(今河南兰考),距黄河故道不足三里,常受洪水的威胁 。康熙三十八年夏,黄河泛滥,洪水涌入城内,情势万分紧急 。当时居家读书的张伯行当机立断,招募民工,筑堤截水,救仪封城于危难之中 。河道总督张鹏翮视察他所修筑的河堤后,大为惊奇,向朝廷奏请张伯行参与治河 。张伯行参与当地治河工程,先后督修黄河南岸河堤200余里,筹划水道,使蓄泄得宜,漕运畅通 。因他尽心河务,勤敏办事,为人诚实,卓然有守,又被推荐去山东济宁道治理水患 。到任后,他清理财库弊政,革除陈规陋习,每年为河库节省数万金不当开支,保证了治河工程的财政支持 。他总是出现在治河的一线工地,亲自督理工程,终使水患消弭,重现沃土肥田 。
- 长孙无忌下场:竟被逼自的贞观时期最惨名臣
- 著名臣汪伯彦生平简介汪伯彦是怎么*的
- 明朝名臣杨博:皇帝倚仗其为左右手
- 名臣包拯为什么一生鲜有朋友?经常形单影只
- 广西籍古代名臣名录 历史云南之最好的大官
-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 揭秘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是怎么*的?
- 被丑化的历史人物:盘点被演义丑化的宋朝名臣
- 庞统到底有什么能力可以跟名臣诸葛亮并列
- 清末名臣曾国藩太平天国时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