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立私域流量池?以微信生态为例

不知在哪儿看到过一句话:既然“公域流量”让互联网公司那么焦虑,为什么不运作“私域流量”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呢?真是一针见血啊,第三方平台监测显示,2014年时,天猫和京东的平均获客成本为150元;到了2015年突破250元,达到254;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暴涨到964.5元,在获客成本愈发上升的今天,流量价格的水涨船高倒逼出广泛的焦虑,这种焦虑又转换出更多“求生欲式”的尝试,于是有了今天的直播、短视频带货、改造线下门店和抢夺“小镇贵妇”&;…互联网创业者们要找用户,不再单纯地依靠搜索引擎、新闻门户、信息流、大型电商平台等,而是将目光放到诸多的新兴渠道:前端,用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后端自建社区、建群,将这群人“圈”养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 。流量掌握在别人手里,很难受,未来每个企业都应有自己的流量池,取之即可用 。

为什么要建立私域流量池?以微信生态为例

文章插图
严格意义上来讲,微信没有什么公域流量,这也是现在诸多“私域流量”玩家将微信作为主营阵地的原因,即使在之前大规模封号之后,引流导入微信也是作为一种相对低成本的运作手段,与京东、天猫动则接近千元的引流成本相比,现阶段的微信还算是一个引流性价比良好的平台 。国民级社交工具微信,发展至今,其上活跃着11亿中国用户 。最先发掘它交易属性的当属“微商”,这是一个在早期颇受争议的群体,因为当一群人在正儿八经“卖货”的同时,另一群人却在卖“人头” 。这一波微信的商业流量红利期大致可追溯到2014至2015年,拼多多和云集得以快速成长,并于去年和今年先后完成IPO,成为“去中心化”社交电商的代表 。同时,围绕微商做技术服务的有赞和微店的发展也超出预期 。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的方式,信息触达率已经很低:邮件传递为0.2%,短信阅读是0.03%,微信公号3%,与之对应的是,微信群的消息阅读率达到40% 。传统的信息触达方式已渐渐失效,随着社交工具的兴起,微信成为全民APP,所以微信群、微信号触达率相对来说更加高效,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私域流量 。
【为什么要建立私域流量池?以微信生态为例】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
为什么要建立私域流量池?以微信生态为例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