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清贫才女:陈竹隐用一身安然抚平一生的困苦流离

朱自清是民国文人的标准答案:他早年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学霸,成绩太好,提前毕业,当了大学教授;英国留学,娶了才女,参加新文化运动,创办文学组织……总之几乎所有民国文人的标配,他都占全了 。
朱自清长了一张说不出特点的大众脸,学了当时最时髦的哲学,却保留了浑厚的国学底子;朱自清不像徐志摩自带主角光环,也不如胡适具有天生的大师气质,还不像鲁迅能到风尖浪口展现行为艺术 。做学问他没什么创见,写新诗他少了点格局 。写了无数典型的心灵鸡汤文,算是现代网络美文的鼻祖吧 。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生课本中,选用了不少朱自清的小品文:《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的文章结构总是先写景、再抒情,最后感慨人生 。思想境界大同小异,笔调风格从不翻新 。读一两篇觉得余香满口,一直读一直读就会发现千篇一律,都差不多 。可见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背诵,很适合写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
朱自清在青史留名,最主要是一件很心酸的事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5页中提到:“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说他饿死其实有点夸张,他实际上是因胃溃疡病逝,而他的胃病倒确是饿出来的 。朱自清一身清高臭脾气,不太懂处世,不大会赚钱,作为当家男人不算很胜任,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异常艰辛 。
对于朱自清的风骨节气不想多说了 。这里想要展开细说的是朱自清的第二位夫人:陈竹隐 。
陈竹隐的名字大概是取自宋代韩淲的一首《點絳唇》词:竹隐高深,夏凉日有清风度 。苎衣绳屦 。鹤发空相顾 。翠扑流烟,又向溪翁去 。青山路 。要当同住 。长古无尘处 。
这首《點絳唇·竹隱高深》确是一首很有意味的好词 。不太出名,我很喜欢 。陈竹隐一辈子都在困苦流离中,总是缺钱少粮愁生计 。但她依然一身安然,恬淡自在,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从容 。在花枝招展的民国名媛群芳之外,这样的女子太难得,三生未可有一遇 。朱自清三生有幸 。
陈竹隐出身在一个成都书香世家 。但她小时候家境就已经败了 。一家人的生活靠父亲陈正新在估衣铺做工维持 。穷人偏生丁旺,陈正新生了儿女12个,陈竹隐排行最小,自然家中日子极为清苦 。窘迫的儿时生活,这才只是陈竹隐苦难人生的开端 。
陈竹隐十六岁那年,先是母亲不幸病逝,随后父亲忧伤过度离世 。这个家就这么散了 。史无备细,不知道她的11个哥哥姐姐的命运怎样 。历史知道的是陈竹隐从此就独自走上了坎坷人生路 。
陈竹隐8岁时起曾陆续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 。就凭这点底子,她居然就硬是考入了四川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这个毫无任何背景的16岁川妹子,就此跨出闺门,背上行囊,渐行渐远,独自走天涯 。其后十来年陈竹隐的曲折经历,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生存的能力和内心的强大:
陈竹隐18岁师范学校毕业,居然跑到四千多里外的青岛打工,在青岛电话局做了一年多的女接线生,存了点钱,她就又到北平考入了北平艺术学院;在北平艺术学院,她专攻工笔画,凭自己的天生艺术素质脱颖而出,师从于齐白石、萧子泉、寿石公等民国大师 。
北平艺术学院毕业后,陈竹隐并不肯安分本行,又跑到了北平第二救济院去做公益了;在北平第二救济院工作了没多久,发现院长克扣孤儿口粮,她和院长闹翻辞职了;然后当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 。
陈竹隐在京中才名渐显 。后来就投入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门下学昆曲 。溥侗字西园,又称熙元,是“民国四公子”之一 。至此陈竹隐上演屌丝逆袭励志片,成为了民国间又一个倾世名媛 。这时陈竹隐已经28岁了,这在民国算是资深剩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