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废帝刘辩:历史上唯一葬入宦官墓穴的皇帝

导读:“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这支被鲁迅先生评价为“汉宫之楚声”的悲歌,是东汉废帝刘辩临终前与爱妃唐姬的诀别之音 。与心爱之人作了人生最后告别后,刘辩随即含泪饮鸩而亡,一代帝王就此殒命 。当年,他的老祖宗刘邦曾逼迫西楚霸王项羽含恨别姬,那是何等威武;而今,他却被董卓逼到如此田地,真可谓刘汉王朝没落后的悲哀 。
刘辩(176年—190年),汉灵帝之长子,生母为何氏 。何氏出身屠户之家,靠贿赂选官才得以入宫,初为宫女,后来生了皇子刘辩后,地位不断攀升,从贵人成为皇后,其兄长何进也跃居大将军之职 。在刘辩之前,汉灵帝曾有数子,均早夭 。为了好养活,刘辩从小就养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不敢叫他的本名,称他为“史侯” 。继刘辩之后,王美人又为汉灵帝生一子刘协,自小由汉灵帝之母董太后抚养 。
随着何氏兄妹势力的做大做强,朝中立刘辩为太子的呼声很高 。刘辩没受过严格的宫廷礼仪教育,礼节和气质远不如刘协,所以汉灵帝很喜欢刘协,而不喜欢刘辩,觉得他“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后汉书》,但迫于何氏家族势力和皇子长幼次序,故至死没有立太子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驾崩后,刘辩在舅舅何进的强势拥立下当上皇帝,刘协被封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
刘辩即位后,东汉高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何进掌握大权,作威作福,朝廷比汉灵帝时更加黑暗 。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因受汉灵帝托付,也为了一己之私,以“帝(刘辩)轻佻不德……欲……立渤海王(刘协)”(《后汉纪》),何进见蹇硕心怀不轨,瞅准机会果断将蹇硕诛杀 。恨屋及乌,何进随即又把屠刀伸向蹇硕的同类,准备制造一场屠尽所有宦官的血腥事件,肃清宦官势力 。
不料,还没有等何进下手,便走漏了风声,宦官张让等人先下手为强,设计将何进杀死 。何进的下属将领袁绍等人见何进被杀,率军闯宫报仇,大开杀戒,见到宦官就杀,两千多名宦官死在血泊中 。张让、段圭等人见势不妙,劫持刘辩、刘协逃离皇宫 。不久,张让、段圭被卢植追兵斩杀,其余的宦官投河自尽 。期间,刘辩缺衣少食,风餐露宿,吃了不少苦头,而最大的厄运却是遇到了董卓 。
董卓虽然一介武夫,性格粗野,但颇具敏锐嗅觉和投机意识 。董卓是何进请来诛杀宦官势力的帮手,途中听说宫中有变,刘辩被劫,立马前去迎驾,想以此捞取日后立足朝廷的政治资本 。颠沛流离中,刘辩不知董卓率军前来之意,内心恐惧,吓的哭泣流泪,与董卓对话也磕磕绊绊,语无伦次,倒是刘协神色从容,对答如流,对宫变经过无一丝遗漏 。董卓此时已有了废掉刘辩而立刘协的念头 。
回宫后,刘辩大赦天下,改元“昭宁”,取光明、安定之意,但这无法阻挡董卓乱政的步伐 。董卓在成功收编了何进的部将兵力后,与其原先的西凉兵合为一处,实力大增,尤其是在杀掉丁原,得到万夫不当的大将吕布后,更是不可一世,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刘辩改元后的第三天,董卓主持群臣大会,申明刘辩年幼愚昧,不配当一国之君,接着逼迫何太后下诏书废刘辩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皇帝 。
废刘辩,立刘协,董卓之所以有此废立之举,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刘辩“天姿轻佻,威仪不恪”,给董卓的第一印象非常差;其二,董卓与董太后同姓,刘协是董太后所养,董卓认为刘协是本家,且刘协时年九岁,比刘辩小,更容易控制;其三,董卓初入宫廷,根基不深,群臣不服,通过废立皇帝提高自己的威望 。刘辩被废后,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