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纳兰容若:康熙皇帝一生最宠爱的诗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18岁中举,22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 。正如他的师傅徐乾学(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所形容的:“从吾游者亦众矣,如容若之天姿之纯粹,识见之高明、学问之淹通、才力之强敏,殆未有过之者也 。”他的老爹明珠,是康熙皇帝的大红人,独揽朝政,气势炽烈 。而他本人,参加进士考试时,中二甲第一名:“叙事析理,谙熟出老宿上,结字端劲,合古法,诸公嗟叹,天子用嘉” 。康熙当即选其为御前侍卫 。“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吟咏参谋,备受恩宠 。”
《清史稿》等书都记载了大学士明珠“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 。什刹后海的豪宅,是其官邸 。而皂甲屯(属今海淀区上庄乡)的明府花园,是其乡间别墅 。皂甲屯村外,尚有纳兰氏祖茔(曾获“小十三陵”之称) 。明府花园始建于清顺治十一年,呈长方形,占地约50亩:“南面为正门,东西设便门,北面为更道后门,进正门,绕过大影壁,东面为车马库与马圈和田庄处 。西面为坐北朝南多进四合院和跨院,为主人客厅及卧室,最西部为花园,园内广植花木 。花园北部用清理河道的泥土堆积假山一座,上置茅亭一座,为观赏四周风景而设 。环宅园西北部的河流,疏浚展宽后,用丈余花冈石条,衬砌了长达一里多的河道,两岸遍垂柳,并设五座石桥于河上,水道宽阔,可以行舟……”
黄兆桐先生在重温别墅旧貌之时,没忘记提上一笔,“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曾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纳兰性德为明府花园锦上添花了 。村外的纳兰氏墓园,同样很气派,有树林、泉水与石桥 。附近还有千年名刹东岳庙,被用作纳兰氏的家庙 。《重修榆河乡东岳庙碑记》:“都城德胜门之北有榆河乡,中有皂荚屯者,或云昔日造甲处 。其地平原,厚土木深,有相国明公与其嗣总宪揆文瑞公墓在焉 。主穴迎相国之考妣,以故相国岁时瞻扫 。”而纳兰性德,也与其妻卢氏合葬在这里 。在他死后,与其同时期的诗人杜诏,登贯华阁,目睹纳兰性德30岁时小像,倍感凄凉,写下“风流休敦鸳鸯社,只是伤心皂甲屯”等诗句 。并注明:“皂甲屯,其葬地也 。”
自古以来,北京多帝王,却少有大诗人 。元大都的胡同里,出过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但基本上都是写散曲(近似于今之流行歌曲)的,带有勾栏瓦舍的媚俗气息,显得不够贵族 。幸好,公元1655年,京西皂甲屯的明府花园,纳兰性德诞生了 。他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之长子 。自小就养尊处优,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却迥异于一般的八旗子弟,心性高傲,渴望成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当然,最终也如愿以偿了 。康熙颇好风雅,每有吟兴,性德总能出口成章、随声唱和 。君臣二人相处得很投机,也很有情调 。康熙无论南巡北狩,譬如祭祀长白山、五台山、泰山,及游览苏杭,都喜欢带着性德在身边,旅途上充满诗情画意 。性德随驾护航之余,总能不失时机地奉上《驾幸五台山恭纪》、《塞外七夕》、《扈从圣驾祀东岳礼成恭纪》、《秣棱怀古》、《江南杂诗》之类的诗词,给皇上醒酒、提神、解闷,令龙颜大悦 。性德的陪伴,使霸气十足的康熙变得儒雅了好多,所谓近朱者赤也 。
当然,纳兰性德之进入文学史,并非仅仅因为沾了皇帝的光,还是要靠实力的 。他二十几岁就出书了:《侧帽集》与《饮水词》 。后人精挑细选,得342首,以《纳兰词》命名 。即使在当时,也不乏文坛泰斗给予高度评价 。顾贞观长叹:“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此乃李白的精神 。纳兰性德不可能达到如此纯粹的地步,无法拒绝“皇恩浩荡”,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 。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充润笔的稿酬?抑或鼓励其多出歌功颂德的好作品?不管怎么说,清代文坛,纳兰性德算是一个拿到了“金牌”的诗人 。然而,后人并未将其视作“犬儒派”或御用文人(像纪晓岚那样的),还因为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写给自己的,情感真挚、心态善良、语言优美(“真善美”都占全了) 。尤其他的爱情诗,缠绵悱恻,感人肺腑,并不比唐之李商隐、宋之柳永逊色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