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而不受是什么原则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教之而不受,虽知亦不告也 。’”
【教之而不受是什么原则】 
【近义词】:教之而不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
 
【反义词】:教之而后受、教之而后知
 
【用法】:作谓语;指只传授方法,不接受实践 。
 
《论语·卫灵公》:“子曰:‘教之而不受,虽知亦不告也 。’”
 
孔子说:“对学生进行教育,他们却不肯接受,即使知道了,我也不会去告诉他的 。”这句话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因材施教 。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赋和才能,这种禀赋和才能就像鱼的天性一样,它既不可能为任何外力所转移,也不应该强加于人 。
 
 

教之而不受是什么原则

文章插图
 
因此,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希望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训练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
 
比如,许多父母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但收效甚微 。因为孩子毕竟还小,有些东西他们还没有掌握好,需要慢慢地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 。否则,拔苗助长只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恶果 。
 
孔子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老师千万不要对孩子提出超越其年龄阶段的要求,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去压制孩子,而应该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向孩子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