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并不是兄弟手足相残,而是这两个人的斗争!

唐朝历史倘若没有这一次玄武门一战兄弟相残,未来唐朝可能继续处于皇帝李建成和王爷李世民龙虎相争的局面,甚至整个大唐朝廷整个国家,都可能将再次处于战乱中 。
幸运的是,这一次发生的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最终将事变尽可能地缩小在最小范围,顺利完成了大唐最高权力的交接 。
其实,让更多的人所不明白的,是玄武门事件背后,真正在角力的两方并不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而是作为秦王的李世民和大唐皇帝李渊的直接交锋 。
不用质疑李渊为什么不立战功更加显赫的李世民,因为李渊从根本上从来没有过考虑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的可能 。虽然有的人认为,倘若让李世民上位,也不会有后来的血腥政变 。
众所周知,每个朝代结束后,接任的皇帝必定会反思前朝被灭的原因,并且自身加以避免,以免重蹈 。回顾中国历史,这样吸取教训和制造新错误的循环是每个朝代在重演的事 。
大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并不例外 。在灭掉了隋朝的隋炀帝之后,李渊顺利地建立了大唐 。李渊反思前朝隋朝的过失,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便是当初的隋文帝废长立幼,倘若不是杨坚的错误立子,也不会有后来的混乱局面 。
前代隋朝刚刚灭亡,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他还没有昏聩,他不得不在立储这方面谨慎避开雷区 。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祖训不可废,李建成作为皇长子,也是嫡长子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太子地位 。
就算身体为二皇子的李世民功劳再大地位再显赫,也不能因此而破了这个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规矩 。毕竟前隋立杨广的悲剧还在眼前 。当初的枭雄曹操立世子时,贾诩的回答直接否掉了曹丞相立植的打算,就是最好的说明 。
何况太子李建成本身的所作所为都是一名合格的太子表现 。建成本身就是嫡长子,并且为人仁厚,有自己的文武臣班子,在李渊眼中,这个太子是合格的 。
尽管秦王李世民战功彪炳功绩显赫,这并不代表身处东宫的太子李建成就是一个软弱无能,无半点作为的纨绔子弟 。李建成在大唐建立前所立的战功并不少,后来他坐镇治理国政的时候,成绩也并不逊色 。
秦王李世民能够在前线厮杀时,是什么支持着他毫无顾忌的战斗,还不是李建成的后方稳定已得势力 。本来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兄弟,明眼人都能够看出,究竟是谁更适合当个武将,谁适合作一名皇帝而安天下,答案很明显 。
在天下安定后,李渊发觉李世民还在收人马心怀不满,甚至认为他不再是自己的好儿子 。另外秦王李世民的权势太大,并且他的野心不小 。毕竟谁都想当皇帝,野心大自然没问题 。可问题是,李渊这时还没有老到退休 。
倘若李渊不立仁厚的李建成,很可能没过几年,李世民就将群臣势力掌控,带着这些臣子拜见李渊,然后逼着他把皇位早早传给自己,好早点享受清福 。
看看玄武门一事后李渊的待遇就知道,眼见众大臣的压力,李渊无奈选择了退位,让秦王李世民顺利地坐上了皇位 。李世民明面上是孝顺的很,将父皇安排于大安宫,实际上却是另一种软禁罢了 。
大唐皇帝李渊和秦王李世民两人本为父子,可在权力的诱惑下终究是反目,从此走向了对立面 。两人之间的较量和角力,最终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亡,李渊被幽禁在宫中而落下了帷幕 。
也许,李渊宁愿被幽禁在大安宫,一辈子不愿见儿子一面,也是因为心中的不满难以排解吧 。
【玄武门之变并不是兄弟手足相残,而是这两个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