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有位名医陈登铠以医自娱,存救世之苦心

【清末民国时期,有位名医陈登铠以医自娱,存救世之苦心】榕城南后街,清末民国时期,有位名医陈登铠(1861-1945),他目光炯炯,声音洪亮,修髯过腹,和蔼可亲 。陈登铠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少时随名医郑景陶学医,学成后应北洋海军之聘,在军舰上任一等军医正多年,因家中亲老子幼,无人照顾,便辞职回榕,在南后街黄巷口行医 。医寓坐西朝东,为三间排二天井,南侧墙外花厅一直的古民居 。临街有二间店面,正门外的店面作轿房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福州中医公会成立,方澍桐任会长,陈登铠是12人的会务成员之一,曾任第二任会长 。义务兼职全闽中西医院院长,年老时还被聘为福州陆军医院三等军医正,被授予五等文虎勋章 。
陈登铠医德高,医术精,医声远扬闽都四城外乃至八闽大地 。人们颂扬他,“以医自娱,岁活人甚多,治疗之余,检押经论,编辑诸科学,存救世之苦心,以济千古也” 。福州城外远郊农村,常有人请他出诊 。远郊出诊是坐自家的三人抬的轿子出行 。当他去北门远郊出诊时,都会趁此绕路回祖居地义井村,为乡里病人义务诊治 。陈登铠在民间医誉甚高,生前有人赞他为神医,死后有人将他当作医神,在他灵位前烧香跪拜求医,取香灰冲服治病 。
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的传入,教会在福州办了多家西医医院 。在西医盛行时,有的人“得一知半解,辄翊翊然为西医,甚至中西医互相訾议” 。有的“时医学无心得,徒标门户,甚有废中学而专言西学者” 。中医面临严重挑战,为弘扬中医,培育英才,陈登铠于清末,在南后街创办了“三山医学传习所”,请名医方澍桐任所长,方澍桐之后他继任所长,这是闽都最早的中医学校 。该所当时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毕业生行医时,多在处方笺上印有“三山医学传习所毕业”的字样,以提高自己在医学界的地位 。毕业生中有众多成为榕城著名医师,有的成为20世纪30年代福州中医学社的教师,传承三山医学传习所的正确医学理念,推进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 。
陈登铠不仅是著名的临床医师,卓有成就的医学教育家,而且是著述丰硕的中医理论家,汇通中西医学的倡导者 。为办好医学教育,他亲自编著教材 。在宣统三年(1911年)之前,已编写完成生理学、诊断学、调剂学三部书稿,随即又出版了《华医病理学》(福建省图书馆有存书) 。他在该书的自序中说:“此书集内经所论者十之九,引伤寒金匮十之一 。”他非常重视中医经典的研究与传授 。当时名医郑奋扬对此极为赞扬 。他在该书的序中说:“三稿读之,知铁生之寝馈于内经及伤寒金匮者深矣 。……晚近学者经论之道失传,致医风日驰,欧化东渐,医界竞争,天演淘汰,吾道几无以自存 。……铁生悯斯道之将丧,篡述是书,……厥功伟矣 。”
在此后的两年里又出版了《中西生理论略》,有版权、定价,由三山医学传习所发行 。《最新卫生学教科书》第一页印有“内务部准予版权”七个大字,由全闽医药总会发行 。陈登铠在《中西生理论略》自序中说:“余在北洋海军上与泰西医士相处之道失传,致医风日驰,欧化东渐,医界竞争,天演淘汰,吾道几无以自存 。……铁生悯斯道之将丧,篡述是书,……厥功伟矣 。”在此后的两年里又出版了《中西生理论略》,有版权、定价,由三山医学传习所发行 。《最新卫生学教科书》第一页印有“内务部准予版权”七个大字,由全闽医药总会发行 。陈登铠在《中西生理论略》自序中说:“余在北洋海军上与泰西医士相处十余年,观其医学于人体形质上,确有实验药物,于理化上,亦足征究治法 。”并认为“吾人当取所长而略所短,勿执偏见” 。他提倡中医吸纳西医的思想,突出表现在这两部教科书中 。林杨光在《最新卫生学教科书序》中指出“陈铁生精于农黄之学,兼通泰西医理,著有医学教科书各种行世,凡时医所茫昧者,举若观火 。而卫生生理二书于中西尤能一贯,诚要书也” 。当今医史学者认为:“此书在汇通中西解剖生理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开创了三山中西汇通学派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