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军的战史资料记载:“此役,敌炮台颇能战 。以八门大炮抗击我舰队二十余艘,运转巧妙,猛射我各舰 。”
1986年秋,海军威海水警区派出一艘登陆艇专程将我送上日岛,让我得以实地考察并拜谒甲午英烈们的血战圣地 。
与当年甲午战争炮火连天的战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由于长年人迹罕至,整个日岛草木葱翠,没有任何垃圾,雪白的海鸟自由自在地栖息在这里,显现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海上世外桃源景象 。岛上的地阱式炮台仍保留着甲午战争结束时的原貌,炮台的累累弹痕鲜明可见,砌起的炮台圆形状工事依然坚固,石壁上有掉落的痕迹 。
在1895年2月的刘公岛保卫战中,海军战将萨镇冰亲率一支水兵分队登上天寒地冻的日岛,与日军进行了异常激烈的炮战,予敌以重创 。当时参战的北洋海军洋员肯宁咸记录了激战的情形:“从战斗开始到停止,日岛当着南岸三炮台的炮火;地阱炮升起来后,更成了那三炮台的标的 。这些炮并没有附着镜子,所以升炮的人一定要到炮台上面去,结果这些人立即就会受到对方炮击,这是很危险的职任;可是那些年轻的水兵仍旧坚守着这些炮,奋勇发放 。一次,三个水兵守着一门炮,冒着凶猛的轰击,其中有一个因炮弹爆发,颈上、腿上和臂上三处受了伤,可是一等伤处裹好,他仍旧坚决回到他的职守,只手助战 。”
当年在日岛率部誓死御敌的萨镇冰
在激战中,日岛炮台的弹药库被日军炮火击中,引起剧烈爆炸,北洋战地最高指挥官丁汝昌只得命令派舰艇将日岛守军官兵接回刘公岛 。
一百多年后,在秋日暖和的阳光下,曾经炮火怒吼的旧战场已是静穆无声,只有阵阵海涛声入耳 。黄草萋萋,环绕着百年炮台昂然生长,从外形上看犹如一个精致的“大花圈”,彰显着一种蓬勃的英气,一种永存的敬意 。草犹如此,人何以堪 。站在炮台上,遥想甲午英烈们当年无畏面对强敌的英雄壮举,令人生发出由衷的敬佩 。
扼腕花园口 奇异的失守
24049名日军、2740匹战马及大量装备辎重长达14天的登陆,竟未遇任何干扰 。
清军没有预判,更无设防,堪称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观 。
甲午战争中,日军部队于1894年10月24日开始在辽东半岛东部中端的花园口成功实施了为期14天的大规模登陆行动 。
2013年10月底,我随国防大学《甲午,甲午!》电视摄制组再次踏上辽东的甲午旅程,第一次实地考察庄河市花园口的日军登陆场 。尽管日军此次登陆的战例早已多次被我写进自己的研究论著中,但当我亲自登上花园口海边陡峭的礁盘,面对极其不利于大部队实施登陆的海边环境,遥想当年日军第二军24049名官兵和2740匹战马及大量装备辎重,在长达14天的时间里竟未遭遇清军任何抗击,得以大摇大摆从容完成“静悄悄的登陆”,心中更是痛恨清朝军政当局坐视日军大规模登陆而毫无作为的昏聩与麻木、无能 。
花园口是辽东半岛东部海岸中段的一处小港,今为辽宁庄河高阳乡所属,西南距大连湾约100公里 。我们从现场看到,这个朝南的港湾,其背后三面是丘陵环绕,口岸两端相距约3000米,港湾及附近海滩系泥沙积底,浅而平坦 。涨潮时水深仅有3米,近岸处礁石林立 。遗憾的是,在这个易于设置登陆防御阵地的地点,清军并没有预先布兵设防 。
1894年10月30日花园口,依靠小舢板登陆的日军
从现有日军史料上看,日本海陆军事先各派出两名作战参谋搭乘“高千穗”号巡洋舰,驶抵辽东半岛东部近岸海区进行实地侦察 。在近距离的观察后,陆军参谋人员认为花园口海岸地理条件有诸多不适于登陆的因素,但海军仍坚持此前所选定的花园口为登陆地点 。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为避免久议不决而贻误战机,日军大本营最终拍板决定采纳海军方面的意见 。
- 天龙八部中丁春秋是谁?丁春秋的人物关系揭秘
- 邓世昌的简介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 解读李鸿章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战大败?
- 揭秘甲午海战清军装备炮内装沙子并非腐败
- 揭秘: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是否抱着爱犬落水殉国?
- 甲午海战著名将领丁汝昌为何自杀
- 在甲午海战中成名的东乡平八郎战绩如何
- 分析晚清与日本沦为国耻甲午海战究竟败在哪?
- 中日甲午海战之前两国在朝鲜半岛有过一次对决?
- 甲午海战超勇遗骸被发现:未来将予以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