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火烧博望坡细节三国迷们不可错过

火烧博望坡,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场景 。很多电视剧和连环画都十分着重火烧博望坡这一场故事 。火烧博望坡,有人说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个计谋 。关于火烧博望波这一计谋有多妙?一起往下看 。大家就知道了 。
史书《三国志》记载的火烧博望坡是刘备亲自指挥的,诸葛亮此时还没有出山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昭烈帝刘备势单力薄不得不依附荆州刘表,曹操命夏侯惇、于禁率大军进攻荆州新野,刘表让刘备前去抵挡,刘备设伏兵,假装逃跑,并且烧毁营地,夏侯惇等人率大军前来追击,被刘备所设伏兵击溃,兵败而归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则变成了是诸葛亮指挥的一场战役 。
火烧博望坡这个故事,是诸葛亮的成名战,也是诸葛亮出道之后打的第一站,因此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历史经典 。
相传在三国初期,魏吴蜀三强争霸 。但当时的蜀国,既难比北魏兵多将广,又不及东吴占据地利,随时有被吞并之危险 。蜀主刘备为抵御魏吴,完成统一天下之霸业,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 。
诸葛亮熟读兵书,早已分析了战争形势 。他看到,若想与魏吴抗衡,必先挫一方锐气,以达到削弱敌军,壮大自己之目的 。与此同时,他把破敌茅头先指向魏国 。
博望在三国时属宛北重镇,南北长45里,东西宽15里,有“45里博望屯”之称 。当时,魏相曹操为了南征吴蜀,在博望屯积了大量粮草,准备取荆州、平东吴 。粮草由大将夏候惇领十万精兵看守 。因为博望屯城墙很薄,曹操设计让军士在四周均围以此地生长的柘刺林,密不透风,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自以为万无一失 。
诸葛亮不愧为著名军事家,他探知博望情况后,定下了火攻博望的作战计划 。当年秋季,他命人收集大量草籽,并以泥土相拌,制成弹丸备用 。时值隆冬,诸葛亮命张飞率人用弹弓将弹丸射进柘刺林中 。次年一遇雨水滋润,草籽发芽,生长茂盛 。又值降冬,杂草枯干,遇火即燃 。此时诸葛亮兵分两路,命关羽带兵埋伏阴山,张飞、赵云率军暗将博望围上,万千火箭一齐射入柘树寨中,枯草见火即燃,风助火势,噼啪作响,一时间柘刺林顿成火海,顷刻把45里博望屯烧得如同白昼 。魏军粮草全被烧毁,夏侯惇率其守军焦头烂额地追击,又被关羽伏兵杀得落花流水,仓皇败回许昌 。值此,蜀军大获全胜 。
曹操本想先干掉刘备,然后吞荆州,再平复东吴,但由于在火烧博望坡一战中损失巨大,让曹操看到了诸葛亮的才能和谋略,因此当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将刘备赶到江夏之后,没敢进一步对刘备下手,而是将目标转向了孙权,虽然诸葛亮的第一站火烧博望坡不是大型的战役,但至少让曹操在之后的一年内没敢轻易对刘备下手,这对历史战局来讲,意义非同小可 。
此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可谓是牛刀小试,一战收服人心,一战扬名天下,一战改变战局 。随后诸葛亮二烧新野,三烧赤壁,“三把火” 烧出了个“三国鼎立” 。
在后世的考古活动中,此处曾出土折戟断镞和土层中烧坏谷物的灰烬,经考证为三国时遗物 。
火烧博望坡古战场遗址尚留存一株柘刺树,高5.9米,粗2.2米,虬枝盘旋,相传为火烧博望坡时的唯一幸存之见证,所以人们称其为“三国柘” 。此树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仍生机盎然,增添着新的年轮,接受四方游人的礼赞 。柘刺为灌木,能长成大树,却是罕见 。此树树体中间一分为二,北半部枯死,皮质不存,木质裸露,枝杈错落,扭曲虬蟠,疏枝横空;南半部,老态龙钟,质感苍劲,绿叶吐翠,轻盈娇妍 。游人至此,仰望柘树之奇,无不赞叹,称颂大自然的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