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与街亭之战诸葛亮是怎么北伐的?

蜀汉章武二年(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死,诸葛亮以丞相秉政 。为了完成兴汉大业,诸葛亮六出祁山,致力北伐十数年 。而街亭之战是诸葛亮首出祁山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 。三国时期的街亭,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 。街亭之战的胜败,直接关系着北伐的胜败 。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上表北伐,将素有“秦巴粮仓”的汉中选为大本营,亲率十万大军,北出剑门,走金牛道,经宁强县,屯兵汉中 。在首出祁山之前的汉中会议上,督汉中镇远将军魏延提出了奇袭长安、“一举灭魏”的意见,诸葛亮在认真分析当时战争形势后,认为这是轻躁冒进的危险计划,他说:“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虑 。”诸葛亮通权达变,审时度势,制订了“平取陇右,蚕食雍凉,逐步灭魏”的北伐战略和兵出祁山,绕道陇右,西连诸戎,夺取长安的持久战略计划 。
陇右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地,也是关中的大后方 。诸葛亮“平取陇右”,实际上就是要夺取以天水为中心的陇右门户地带,也就是出祁山,占天水,守街亭,越陇山,出大震关、固关以迂回长安,趋潼关直捣洛阳,其战术思想是依靠先进的兵器及阵图,对盘踞中原、粮足兵强、猛士如林的曹魏,采取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军事手段,逐步削弱其实力,扩大蜀汉地盘,推动整个战区弱与强的转化,待机夺取长安,攻占洛阳 。诸葛亮所说的“安从坦道”路虽迂远,但宜于大军进攻前进 。这条坦道正是丝绸古道的中大道,街亭位于陇山西口,控扼着中大道的总枢,具有十字路口的作用,是兵家必争之地,具体位置就是今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 。
祁山是去汉中的咽喉之地,在交通上具有枢纽作用,历来是军事争夺的要冲 。纵观祁山与街亭,渭水相隔,一在天水之南,一在天水之北,两地相距180多公里 。诸葛亮对位于坦道的战略要地了若指掌,对街亭更是倍加重视 。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与雄踞陇上的隗嚣在街亭展开了历时半年的争夺战 。刘秀占领街亭之后,劳赐封侯,加强了对陇右地区的控制 。魏明帝曹睿说:“昔汉光武遣兵悬据略阳,终以破隗嚣 。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魏明帝将街亭之地的略阳城与合肥、襄阳、祁山三城并提,可见略阳城的重要,就是说街亭战略地位的重要 。
西汉时期,此地是凉州刺史部、街泉县、略阳道的治地;东汉、三国、西晋、东晋时期,是略阳县的治地;北魏至元朝时期,是陇城县的治地;西魏、北周时期,是略阳郡的治地 。街亭这块地方,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州、郡、县、道的治地,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群雄角逐的古战场 。这里开发较早,粮草充足 。蜀、魏在陇右的攻战,除了天水战略地位的重要之外,更有就地筹集军粮的优势 。古代作战,运输工具不良,道路也不发达,用兵的要则是“人马未动,粮草先行” 。北伐前,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怒而兴师”伐吴,使蜀汉兵缺粮短,元气大损 。
当时,关中战乱,人民流离,长安已成饥荒之域 。自汉中到长安,秦岭相距,崇山险阻,既无粮草可掠,又无运输便利 。地狭民寡的蜀汉军队在运粮不济、缺乏后援的条件下,同数倍与己的曹魏军队决战,用奇袭的办法要夺取长安、还都洛阳是很难实现的 。正如兰州大学张崇琛教授在《诸葛亮为何不纳魏延之计》论文中所说:“质言之,无论在敌情估计、道路行进、军粮供应,还是在时间估计安排以及袭占长安的难度等方面,魏延之计都带有明显的‘悬危’特点,而诸葛亮之不用其计,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那时,陇右比较富庶,道路比较平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