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李恪如何被冤死?李恪怎么死的

两个王朝的血脉带给他的不是荣耀,而是灾难 。如果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只能被命运的巨轮碾碎 。
他系出名门,既是大唐的皇子,又是前朝的皇孙,他继承了两个王朝的皇族血脉,称他为天潢贵胄一点都不过分 。可他的一生却颇为悲情,叫他悲剧王子你也会欣然接受,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 。
一朝君王父,一朝公主母
有时身份背景就像人的另外一张脸,左右着人的命运 。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及9位嫔妃一共为他生下14个儿子,若说起这些皇子母亲的身份地位,李恪的母亲的身价那绝对是不一般!
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大隋的天下不复存在,江山从此不再姓他外公家的“杨”,而改姓爷爷家的“李”了 。他的父亲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杨妃是赫赫有名的隋炀帝之女 。
说来有点可笑,杨妃怎么就嫁给一个抢了她杨家天下的“乱臣贼子”呢?这个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了,有一种说法是当年作为贵族的李家起兵反叛,先后杀了杨妃的父兄,夺了杨家的天下 。而她作为俘虏,作为一种战利品,也作为李唐与前朝朝臣关系修好的工具,被赏赐给秦王做妃子 。这位杨妃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了两位王子,一个吴王李恪,另一个是蜀王李愔 。
《贞观长歌》聂远饰演的李恪
《新唐书》中记载:“(恪)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 。”正因为母亲这样的皇族身份,作为儿子的李恪在太宗皇帝的儿子之中的威望自然不可同世而语了 。
作为皇子的李恪不仅身份地位尊贵,而且文韬武略兼备,性格刚毅坚强 。《旧唐书》中说他“善骑射,有文武才”,难怪唐太宗经常说李恪是最像自己的儿子;《资治通鉴》中也说,“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 。”而毛泽东在《新唐书》的读书笔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批语:“李恪英物,李治朽物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恪在太宗14个儿子之中是何其优秀了!
可就算李恪再优秀,他永远也无法改变他的血缘——他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 。在那个唯血统论的社会里,他的身上有永远摆脱不了的隋朝阴影,大唐朝堂之上的官员有李唐的功臣,也有隋朝的叛臣 。李恪的血统只会让朝臣们忌惮,所以李恪敏感的身份,注定了他只能与皇帝的宝座失之交臂 。
这虽然不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但却是历史的选择——试问哪个帝国能容忍一个有着前朝血统的王子成为储君呢?哪怕他是最优秀的!哪怕他融合了两代王朝的血统!哪怕他拥有最像唐太宗的文韬武略!因为这位隋唐之子走上皇位,只能再次揭开隋唐之间的旧疤新怨 。
血缘的关系已经基本上把李恪排除在了皇位候选人之外,那些功臣们还打出了另一张王牌——按照隋唐之前的封建礼制,君王立太子,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立嫡不立庶 。大臣褚遂良曾上疏:“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 。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 。”虽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废掉了太子李建成,还迫使李渊禅位于他,但他毕竟是李渊的嫡子啊!
所以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只能是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承乾、李泰、李治兄弟三人 。就算李恪再优秀,也改变不了血缘的背景,更挣脱不了庶出的身份,所以他注定只能望着皇位郁闷了 。
另外,当时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掌握着唐朝的政治大权,他怎么会为了一个身份背景如此“复杂”的人而让自己外甥的皇位旁落呢?所以李恪注定与皇位无缘!
“被谋反”从天而降
李恪的悲剧命运似乎从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 。
虽然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可没有一个拥有像李世民那样的才干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选来选去,最终“矬子里面拔大个儿”,选定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