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二王” , 指四位书法家:东汉张芝 , 曹魏钟繇 ,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除王羲之外其他三人尤其是张、钟 , 不为普通大众所知 。但在唐宋之前的书法史中 , 该四人通常被连并提及 , 有“四贤共类 , 洪芳不灭”之誉 。那么 , 为什么会这样?以往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多集中在晋末至唐初的时间范围内探讨 , 并将四家书法地位此消彼长的过程归结为“质妍之争” 。本文通过增加考察“张钟二王”四家依次出现的年代和王羲之被奉为书圣之后的地位变化 , 进行进一步探讨 。而对这一问题的考察 , 不仅关乎四家自身艺术地位的高下 , 更可以从中挖掘出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中的诸多问题 。
张钟二王四家地位消长的问题 , 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经典话题 , 对它的探讨研究甚至可以引申出一条中国书法发展演变的脉络 , 而不同的时段又有特定的时代表现 。
面对前世的态度——古今之变
中国汉字书写发展到东汉时其自觉性已开始萌芽 , 就汉字自身来说 , 有两点因素促成其成为一门艺术之可能:一 , 正体字的简化;二 , 变体字的出现 。从东汉开始 , 中国第一批留名于史的书法家群体诞生了 。西晋卫恒(?-291年)的《四体书势》 , 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部书史著作 , 该书叙述了西晋之前的古文、篆书、隶书、章草四种书体发展的情况 , 并对中国早期有名可载的书法家勾勒出一段比较清晰的传承谱系 。张芝的“草圣”之名 , 也正式出现于此书中 。
从书史记载中可得验两晋时期张芝、钟繇书法为世人所好 , 并成为世家大族的追捧对象 。后来的王羲之(303年-361年)在《自论书》一文中说:
吾书比之钟、张当杭行 , 或谓过之 , 张草犹当雁行 。……吾尽心精作亦久 , 寻诸旧书 , 惟钟、张故为绝伦 , 其余为是小佳 , 不足在意 。去此二贤 , 仆书次之 。
可以看出尽管王羲之认为自己与张芝、钟繇二前辈有比肩的书法成就 , 但从“吾书比之钟、张”语境不难看出 , 张芝、钟繇乃为当时的大家 。
在两晋时代的书坛 ,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 , 社会的整体风尚还是崇尚以张钟为代表的汉魏古法 。可以说从汉末张芝、钟繇宗师地位的形成 , 到东晋中晚期王羲之、王献之的出现 , 这段书法史可归结为古今之变阶段 , 反映了如何面对传统古法的态度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 , 这不单单是书法家自身主观意志的表现 , 更是受整个社会奉行的价值理念所影响 。众所周知 , 汉禅于魏 , 魏禅于晋 , 若从正统性的角度评判 , 南渡后的东晋王朝一直是把汉魏传统奉为己任 , 以南渡世家大族所主导的文化体系更愿推崇具有汉魏古法的张芝、钟繇书风以表明自身的正统根基 , 而同一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 , 从蛮荒走向汉化 , 他们亦为标榜自己所占据的“地理正统”而不得不接受前代汉族王朝遗留下的文化 , 这正是新旧时代更替之际所面临的必然选择 。但到了东晋中期之后 , 南北方对峙大势已趋于稳态 , 时代与传统的间隔亦逐渐远去 , 新生代的人们不由产生新思想 , 二王新体书法的生成环境亦油然发生 , 最终必然赢得广大信徒 。
- 被称为七绝圣手指的唐朝哪位诗人
- 在春秋还有一个能与西施齐名同样也被称为美的化身的谁?
- 英国著名科学家卡文迪许为何被称为科学怪人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的思想特点
- 在三国的时候有位奇女子被称为新洛神甄宓,她的一生为何比较坎坷?
- 水浒传中解珍为何被称为两头蛇?他是怎么死的?
-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为何被称为世界的良心
- 书圣王羲之为什么会被气死?王羲之的死因
- 卫夫人:晋朝历史上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女老师
- 解析南丁格尔为什么又被称为提灯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