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字是什么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清代著名的讽刺文学家吴敬梓字敏轩 , 号粒民 , 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 , 为安徽全椒县人士 。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介绍中称“吴敬梓字敏轩” , 并且现存于世的吴敬梓手写《兰亭叙》文稿中 , 还盖有印章 , “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清晰可见 , 乃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
吴敬梓像
吴敬梓字敏轩 。作为清代安徽第一文豪 , 吴敬梓的故事在全椒当地 , 可谓家喻户晓 。
原本出身官宦世家的吴敬梓天资颖聪颖 , 家学渊源 , 文章过目即能背诵 , 自幼便被父亲寄予厚望 。相传吴敬梓除了精心研读儒学百家、经史典籍外 , 还广泛涉猎稗官野史、诗词曲赋 , 因此小小年纪便学识渊博 , 行文作诗能一蹴而就 , 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
可惜吴敬梓成年后 , 吴家家道中落 , 他本人屡次科举落地 , 深感功名无望 , 加之吴父过世后 , 族中亲友对族产虎视眈眈 , 更令他亲身体会到世态炎凉 , 饱尝人情冷暖 , 索性放弃了科举之途 , 离家搬迁至南京 , 后半生专心于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 , 安心充当起他的“秦淮寓客”来 。
这一时期的吴敬梓经济上已陷入窘境 , 时常需要靠卖书卖文为生 , 然而他依旧不改交游广阔之习性 , 因此平日里还是与诸多文人雅士相互来往 , 品评书画 , 饮酒作诗 , 更为了带头修缮祖祠一事 , 不惜卖掉了最后的祖产——全椒老屋 , 因此在族人中留下了一句“不善治生 , 生性豪迈”的评价 。由此不难想象 , 至五十四岁寿终之时 , 昔日远近闻名的全椒才子 , 生活上早已清贫到家徒四壁的地步了 。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吴敬梓出身安徽全椒县官宦之家 , 家中曾出过不少翰林名士 。幼年的吴敬梓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 , 颇为勤奋好学 , 小小年纪便满腹经纶 , 写诗作词常有惊艳之笔 , 因而从小便被一众族人看好 , 将来必定是金榜题名 , 光耀门楣的苗子 。旧时文人求学大多为博取功名 , 通达仕途 , 这一点甚至被称为少年才子的吴敬梓也不能免俗 , 因而可以认为 , 早期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并不排斥 , 至少还是希望能通过科举之路实现光宗耀祖的理想的 。
吴敬梓像
然而成年之后 , 吴家突遭巨变 , 家道中落 , 父亲获罪 , 往日围绕在吴家周围的文人雅士便少了许多殷勤 , 加之清代官场潜规则横行 , 卖官鬻爵 , 走后门现象屡见不鲜 , 怀才不遇的白衣书生往往因无钱疏通关系而被拒于庙堂门外 , 终生没有机会一展济世为民的抱负 。
在历经屡次落地的挫折后 , 看透了世态炎凉的吴敬梓已然对功名心灰意冷 , 此时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没有了少年时代的热衷 , 相反 , 他开始痛恨官场的腐败与追逐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造成的人性扭曲 , 这一系列愤世嫉俗的感慨 , 在他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表露无遗 。
今人读吴敬梓的作品 , 看到的似乎尽是作者对满清官场的辛辣讽刺 , 然而仔细想想 ,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并非外界所传言的那么清高 , 曾经醉心功名 , 结果却因求而不得所以愤恨 , 这好像是旧时所有无缘官场的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