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究竟是描写谁的?曹植和甄宓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只因这一点!

李善的注释太不靠谱
似乎提到甄宓,必然会把她和曹植联系在一起 。那么真实的历史上,甄宓和曹植之间到底有没有隐秘的情愫呢?
最早传出甄宓与曹植有绯闻的是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中《洛神赋》的注解中讲了一个故事:最开始爱慕和想娶甄宓的是曹植,结果被曹丕抢了先,曹植却念念不忘 。甄宓死后,曹植觐见哥哥,曹丕拿出甄宓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 。
晚上,曹叡宴请叔叔曹植,并把这个枕头送给了他 。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宓来与他幽会,有感而发,写成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
这个故事很动人,还把《洛神赋》的写作背景给交代清楚了,可惜编得有些不靠谱 。甄宓比曹植大差不多十岁,甄宓嫁给曹丕的时候21岁,曹丕17岁,而曹植只有十一二岁,从年龄上讲,曹植不大可能在曹丕之前就想娶甄宓 。
再看看曹植有没有可能对甄宓心存爱意 。曹丕继位后,对几个弟兄深怀嫉妒,先是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 。有一次命三弟曹植在七步内,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若是做诗不成就痛下杀手 。
曹植出口成章:“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曹丕虽然冷酷薄情,却也有文人容易动情的一面,听了这首诗深受触动,便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 。
对于曹丕的打压迫害,曹植毫无招架之力 。公元223年五月(黄初四年),曹植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前往京城朝拜 。曹彰乃是卞夫人所出,其人勇猛,武艺超群,深受曹操的喜爱,早年就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曾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 。
曹丕对这个弟弟深为忌惮,害怕其势力越来越壮大,于是借朝拜之机将其毒杀,对外则宣称因急病暴毙 。据说卞太后很伤心,哭着对曹丕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子文(曹彰),绝不能再害了子建(曹植),否则我跟你没完 。”曹丕害怕短时间内连杀两个弟弟,引起别人的怀疑,就放曹植和曹彪回到封地 。
三人同去京城,回来的却只有两人,心中的悲苦和不安可想而知 。回各自封地的时候,曹植写了一篇《赠白马王彪并序》 。全诗充溢着一股悲愤、愁闷、困苦的情绪,以及对朝不保夕生活的深深恐惧和焦虑 。第六章末句“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反映出曹彰的暴死在曹植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
可以说,曹植对于称帝后的曹丕而言就是等待未卜命运的羔羊,曹丕拼命的想找借口杀掉曹植,曹植有苦难言,步步后退 。在这种情势下,如果曹植和甄宓之间有一丝的牵葛,曹植就不会有活路 。
退一万步说,曹丕明知道曹植暗恋甄宓,还写了文章歌颂这样的爱情,他大度的不计较,可是他是有多脑残,在赐死妻子之后,还把枕头拿出来故意刺激曹植,来给自己一顶绿帽子戴?他的儿子曹叡又有多智障,竟把母亲的枕头送给叔叔?
曹氏一门都是枭雄和文豪,这历史上都有确凿的记载,但你说曹丕和曹叡两个皇帝都是人事不懂的白痴我是不信的,更何况曹丕的小气、猜忌、反复无常是出了名的,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所以基本可以断定,李善的注解应该是为了《洛神赋》传播更广而杜撰的 。
虽然故事编的拙劣,但却流传很广,后世之所以叫她“甄宓”或者“甄洛”,源头就是因为李善对《洛神赋》的注解,使得后世普遍相信洛神是甄氏的化身 。事实上甄宓在正史中只有姓氏,并没有名字,严谨一些的文章提到甄宓的时候会叫她“甄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