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曾国藩是半个圣人?当初为什么不称帝反清?

说到中国近代史,在清朝朝代的时候虽然在全世界的地位上以及经济发展来说,十分落后,但也始终传承了许多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我们也知道在不同时期就会有不同的英雄人物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晚清时期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被成为晚晴四大名臣,其中曾国藩更是了得,被称为半个圣人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是半个圣人,曾国藩在那个时期这么杰出,许多朋友都会好奇他为什么不称帝反清?跟着小编一起来揭秘吧!
圣人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在修身、立德、立言、立功方面都有所建树,接近完美的人 。曾国藩虽然在修身、立德、立言、立功方面都不错,但是跟古代的圣人相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 。而另一方面,孔子是大圣人自不必言,王阳明有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阳明心学“,而曾国藩虽然有家书面世,却终究没有相对系统性的理论体系 。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
三个方面可以反映曾国藩不称帝不反清的大智慧:
【为什么称曾国藩是半个圣人?当初为什么不称帝反清?】1、底下跟着混的人,都盼着曾国藩谋个反,当小弟的,都会盼着大哥把场子越做越大 。
当曾国藩的湘军势力渐大后,底下的人自然也会生出这样的想法来 。1860年,咸丰死在承德时,湘军将领李元度就给曾国藩送上这么一幅对联——王侯无种,帝王有真;鼎有轻重,似可问焉 。曾国藩把它收下,看了看,放一边,一个字也没说 。李元度也就识趣,没敢再多说什么 。曾国藩的老乡王闿运,更是当面和曾国藩探讨过这事 。曾国藩从头至尾也是一字不说,最后用手蘸茶在桌子上写了两个字,独自离开 。王闿运过去一看,竟是“荒谬”二字 。
曾国藩过生日时,时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递了张纸条给他 。曾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
曾国藩照例是不说一字,随手就撕的碎碎的 。最有意思是的,连他的死敌,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忠王李秀成,都曾经建议他反清自立 。部属盼他当皇帝,连死敌都劝他坐天下,曾国藩若要谋反、拥兵自立,似乎是天意所示、民心所向的事啊!那曾国藩为什么死活不肯呢?
2、曾国藩清楚一旦反了满清,这天下可真就又要大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