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搞错了顺序?

-1-
公元前232年 , 燕国太子丹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从秦国逃回到燕国 。
带着满腔仇恨 , 愤愤难平!
想想自己曾与嬴政同在赵国为人质 , 曾同过甘、共过苦 , 亲如兄弟 。然而 , 当自己后来再为质于秦国时 , 嬴政不曾礼遇不说 , 反频频凌辱!
特么自己大小也是一国之储君 , 如何能够咽的下这口气?如何对得起自己这七尺之躯?
网络配图
再此外 , 此时的秦国不断征伐列国 , 兼并的铁蹄就要踩到了燕国的宗庙 。于是 , 论私仇、念国恨 , 太子丹都觉得自己必须得有所行动了……
而也很快 , 在回到燕国不久后 , 太子丹便找到自己的心腹股肱 , 问计求策 。然而所呈计策都是老一套 , 其要无非就是内强国力、外联诸侯、合纵攻秦……
对此 , 太子丹一口否决 , 远水解不了近渴 , 况这种策略都耗时旷日持久 , 他不想夜长梦多 , 他也怕自己都捱不到那一刻!也是至此 , 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想法:只是想寻求一名合适的刺客 。
于是荆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
-2-
太子丹的请求 , 荆轲自然是答应了 。
对荆轲的要求 , 太子丹也表示的很明确:A计划是尽量活捉嬴政 , 逼迫其归还所侵略走的六国领土 , 让这个世界依旧以战国初期的节奏走;而如A计划不能顺利施行 , 则用B计划补上 , 直接杀掉嬴政 , 届时内廷有乱 , 则必会使外将也左顾右盼 , 而趁此时六国群起而攻之 , 或能成大功!
可以看出 , 太子丹使的不是寻常招 , 落的不是寻常子……不过不管如何 , 我们还是先细细分析一下太子丹的AB计划 。
为什么将活捉嬴政作为A计划?因为太子丹是在以史为鉴 。早在春秋时期 , 鲁国的大将曹沫曾带兵与齐国有过交战 , 那场战争的结果是曹沫丢盔弃甲、也丢了土地……
后来 , 齐桓公会盟诸侯、好不风光 。但没想到的是 , 坛场之上竟杀出了一个曹沫 , 他当场劫持了齐桓公 , 要求归还鲁国侵地……而当刀架在脖子上时 , 桓公自然满口应承 。
可是 , 当危险一经解除之后 , 桓公便立即想反悔 。但这时管仲劝到 , 既然想成为诸侯霸主 , 怎能在诸侯面前失信?
雄才大略的齐桓公听罢深以为然 , 于是这也宣告着曹沫成功扳回了一局 。而于是太子丹也想以此为鉴 , 让荆轲当曹沫 , 以嬴政当桓公……
-3-
想一想太子丹的计划 , 幼稚吗?
显然!
网络配图
桓公时期是春秋时期 , 那个时候 , 周王朝之气尚未衰竭 , 各路诸侯依旧引其为天下共主 , 而各国之间虽有兵戈之交 , 却少有兼并之实 , 再即便强大如桓公 , 也只是打着尊王攘夷、惩强扶弱的旗帜……
但此时却俨然不同 。此时已进入战国末期 , 强吞弱、大并小已是稀松平常之事 , 一连走向最终的统一都已是人所共晓的大趋势 。所以 , 时早已过、境早已迁 , 同策显然已不能同用!
再况且 , 以早时桓公之贤 , 犹想反悔 , 那以嬴政之残暴、之野心 , 他如何能够不反悔 , 再尤其彼时嬴政身边的虎狼之辈又岂在少数 , 他们是万不可能让嬴政以信立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