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庸将,见证三国兴衰,正史里的传记只有百余字,事迹细思极恐

三个主要特征:一、著名;二、平庸;三,见证了三国兴衰 。
不错,他就是蜀汉将领廖化 。
怎么?难道廖化还不够著名吗?
凡稍微了解一点三国知识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 。
可以说,廖化在《三国演义》里面的出镜率非常高,尤其是诸葛亮、姜维北伐的过程中,一直活跃于战斗前线,成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老面孔” 。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每战必与、长期战斗于第一线,并具备了老黄牛精神与品质的“老面孔”,却自始至终都以偏陴将领的身份出现,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人生过程乏善可陈,“平庸”二字当是其最恰当、最贴切的注释 。
当然,在演义史里,廖化也有其突出优势:身体健康,百病不侵,战斗数百次,从不受伤,最神奇的是,按照演义的说法,他参加了黄巾起义,是“黄巾贼”出身,病逝于蜀汉亡国之后,时间跨度几乎涵盖了整部三国史 。
为此,有人专门考证过《三国演义》里廖化的年龄 。
黄巾军起义爆发时间是公元184年,如果廖化是这时参与其事,那么,他至少出生于170年 。而以出生于170年算,则在264年蜀汉灭亡时,他已经是94岁高龄了!
这样一员94岁高龄的老将,在邓艾兵围沓中时,还出现在战斗前线,建议姜维退守剑阁,神一般的情节令人难以置信 。
话说回来,演义终究是演义,廖化的年龄,就和书中那匹宝马神驹赤免马的年龄一样,成为了该书的两道硬伤,止可粗读,不堪细究 。
可以说,《三国演义》对廖化事迹的描写,基本属于虚构 。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中,没有给廖化单独立传,而在《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宗张杨传第十五》中的“宗预传”后,附了寥寥百余字的小传 。
就是这百余字的小传,读之,令人细思极恐 。
我们来看看吧: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 。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 。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 。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 。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 。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 。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
首先,我们看到,廖化并非以武将身份出道,他登上历史大舞台的第一份职业,乃是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属主官手下的文官之首,掌管整个官府的文书、印信,是纯得不能再纯的文官 。三国时代有名的主簿有陈琳、杨修、田仪、杨仪、殷观、司马懿等等 。
怎么样?廖化这一文官身份颇让人出乎意料吧?
其次,关羽走麦城败亡后,廖化有过降吴的经历 。
关羽在建安五年曾有降曹经历,因“因“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后来“千里走单骑”,重新归汉 。
廖化呢?廖化也是,降吴后,“思归先主”,实施了一条“诈死”计,骗过了吴国上下,“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也有过“千里走单骑”的传奇经历 。
更奇的是,前面没记述廖化有任何大功,归来之后,就得到刘备的重用,任宜都太守!
【著名庸将,见证三国兴衰,正史里的传记只有百余字,事迹细思极恐】这还不算,进入诸葛亮时代,廖化先任丞相参军,后来督师广武,迁右车骑将军,假节 。
这个“假节”就非常了不起了 。
“假节”的“假”,通“借”;“节”则是指符节 。即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以示该臣子行事如皇帝亲临,可以诛杀部属,威慑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