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六年十二月、正月,刘邦不仅分封了二十九位列侯,而且还为这二十九位列侯排出了座次 。毫无疑问,排名第一的就是大汉帝国的第一功臣 。那么,谁会成为大汉帝国的第一功臣?这样的排位,又有何根据呢?萧何受封食邑八千户,排名第四,次于曹参、张良、周勃,但他的受封深得刘邦庇护 。著名的“功人”、“功狗”之说,不就是刘邦为萧何辩护时诞生的吗!再者,萧何一直是汉王身边的重臣 。楚汉战争期间,他奉命镇守关中、汉中、巴蜀地区,全权代理一切事务,这无疑显示了其在刘邦集团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与身份 。这次推选第一功臣,萧何理应入选 。
以上是我们对第一功臣人选的预期,最终决定谁拔头筹的因素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刘邦待见谁,二是列侯推举谁 。列侯们的意见集中而且明确: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余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众人一致推举曹参为第一功臣 。这样的集体意见让刘邦一个头两个大,他心之所向乃是萧何,但在封侯时已经“强行”多封了萧何许多地,现在实在不好再力排众议专断独裁,可要是真顺着众人的意思,实在又有点不甘心 。
正在刘邦瞻前顾后不置可否的时候,关内侯(有侯爵而无食邑)鄂千秋跳了出来 。他对刘邦说,列侯们说的都不对 。曹参虽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短期的成效(一时之事) 。皇上您与西楚作战五年,常常“失军亡众”,多次只身逃脱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萧何总是雪中送炭,不等您发令,就从关中派遣数万军队,提供大量供给到前线,在您最需要援助时拉上您一把 。楚汉两军在荥阳作战数年,军无现粮,全靠萧何从关中通过漕运保障充足军粮 。陛下虽多次丢失崤山以东的土地,但萧何却为您保全了关中之地,“此万世之功也” 。像曹参这样的将军,大汉失去一百个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没有曹参也一样能够胜利 。怎么能让“一旦之功”凌加于“万世之功”上呢?萧何当属第一,曹参只能排第二 。
不等群臣做出反应,刘邦立即表示迎合,当即下诏特许萧何带剑、穿鞋上殿(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堂不必小步疾行(入朝不趋) 。萧何的确功高,但通过鄂千秋的分析才让我了解到萧何的丰功伟绩 。说完,刘邦又加封鄂千秋为安平侯 。鄂千秋从无食邑的关内侯一跃成为有食邑的列侯,也算是一战(舌战)成名一步登天了 。
同日,刘邦相继封萧何父母兄弟十几人,个个都有食邑 。大臣们被鄂千秋搞得措手不及,还没缓过劲儿来刘邦已经连连下诏,厚赏萧何全家 。就这样,萧何被指定为大汉开国的第一功臣 。随后,刘邦又加封给萧何两千户,作为昔日救助的回报 。原来刘邦时任亭长的时候,常常受恩于萧何,每次押送服役的人去咸阳,别人都资助三百钱路费,唯独萧何次次都给五百钱 。以往封侯的基本标准是斩将杀敌的军功,而功臣们推荐曹参的理由和标准也是军功;备受刘邦认可和欣赏的萧何,其贡献显然不在军功之列,这就是君臣意见严重对立的根本原因 。显然,大臣们的集体意见更有真凭实据 。既然封侯是按军功大小确定,那这次排序也应该以军功为依据,理应推选曹参为第一功臣 。刘邦指定萧何的做法,在众人看来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故意将“事功”与“军功”混为一谈 。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的刘邦,这么认死理儿也是有特殊考虑的 。照理说,皇上在确定第一功臣的问题上完全可以自行裁定,根本不用顾忌大臣们的意见 。刘邦之所以有顾虑,是因为继位之初他手握的皇权还是有限的,能平定天下靠的是功臣派,他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协与退让 。但历史告诉我们,皇权的本质是趋向无限的高度集权,刘邦此阶段的有限皇权只是暂时的 。因为高帝刘邦的坚持,萧何获得了第一功臣的殊荣,可见他在刘邦心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萧何究竟有什么独一无二的贡献,能换来在封邑、排序时的两次提携呢?首先,的确功不可没 。在《汉初三杰》一章中,我们曾讲过萧何对西汉建立的四大功绩:成全沛公,成全高帝,举荐韩信,经营后方 。其次,与刘邦私交极深 。
- 揭秘:单挑找不到对手的中国古代最牛武将排名
- 绝世大美女赵飞燕为何会被赶出四大美女的名单
- 揭秘最悲催的锦衣卫当着皇帝的面被大臣毒打
- 灭绝师太与明教有何深仇大恨?为何那么恨明教
- 传奇宫女苏麻喇姑为何终生不吃药?居然活了93岁
- 不要脸的刘备为何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
- 揭秘:大名鼎鼎一代名将赵云真实身份竟是女子?
- 揭秘杜甫之死真相:一代诗圣竟被酒肉活活撑死
- 揭秘:为何古代女子宁愿自尽也不去坐牢?
- 高高的花盆底鞋穿着不舒服为何清朝妃嫔要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