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偏心” 。
对一个母亲来说,不管她在深宫还是在农家,最偏爱的一般还是小儿子,不然怎么还会有句老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 。
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春秋武姜偏爱共叔段,以及汉初窦太后偏爱刘武 。
都是一母同胞,都对小儿子无限的包容和宠爱,都以母亲的名义干预朝政,也都因伟大的母爱引来灭顶之灾 。
01 偏爱幼子
武姜,郑国武公的夫人,出身于申国姜氏,所以后世人称她为“武姜” 。
据记载,武姜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难产,孩子头没出来,脚先出来了,情况十分危急 。
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女子分娩,往往九死一生 。遇到这种情况,即使王公贵族,也只能听天由命 。
好在母子都命大,最终化险为夷 。
但这一次惊吓,给武姜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虽然十月怀胎,但她认定这个孩子就是来要她命的,所以极其厌恶他,还给孩子起名“寤生”,取其“倒着出生”的意思,怎么听都觉得有点别扭 。
后来,武姜有了第二个儿子,就是咱们今天说的“幺儿”共叔段 。
共叔段出生比较顺利,而且容貌俊秀,嘴巴也甜,武姜是越看越爱,愈发宠爱起小儿子来,对比之下,大儿子寤生就有些碍眼 。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区周围
02 夺嫡之争
寤生是嫡长子,所以按照祖宗礼仪,被立为太子 。
但武姜不乐意了,她整天在郑武公身边吹耳旁风,数落寤生的不是,赞共叔段孝顺、有爱心,想废除寤生,改立共叔段 。
好在郑武公虽年老但还不糊涂,他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由着武姜闹去了,一直到最后咽气,还坚持要把国君之位传给太子 。
王位继承合法、众大臣拥护,这才成就了后来“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 。
说起来,郑庄公还得感谢自己有个态度坚定、眼光独到的好爹 。
03 长子之志
毛主席在读史时,曾给予郑庄公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
作为一个被母亲极度厌恶的人,他究竟厉害在哪里呢?
第一、遇事能忍 。
郑庄公即位之后,武姜和共叔段并不甘心放弃,背地里一直在寻找翻盘的机会 。
在武姜的支持下,共叔段不仅超规格要求京城作为分封地,而且公然招兵买马、胡作妄为 。反叛之心,昭然若揭 。
有大臣提醒庄公要及早应对共叔段,郑庄公答复说:“段现在做的还不算过分,我若此时对段采取制裁,姜氏一定会出来阻拦,不仅天下人会骂我对兄弟不义,还会骂我对母亲不孝,还是再等他多做点大逆不道的事吧” 。
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由来 。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共叔段和武姜里应外合,准备攻打都城 。
城内的百姓和士兵都不满于段的所为,纷纷倒戈,失去支持后的共叔段兵败自杀 。
武姜也成了孤家寡人 。
郑庄公在胞弟和母亲的阴谋下,一直忍受了22年 。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第二、出手够狠 。
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叛乱,虽一直隐忍不发、韬光养晦,但一旦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他绝不拖泥带水,而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全线出击,不仅在武力上击溃对方,而且从心理上也要彻底击垮对方,让对方绝无反手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