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淘汰重骑兵而选择轻骑兵?原因是什么】一提起身披重铠的重骑兵,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欧洲那些持枪冲锋的骑士老爷们 。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重骑兵,相比中世纪的欧洲,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南北朝,就是中国具装骑兵的黄金时代,当时无论是游牧民族出身的北朝还是衣冠南渡的南朝,都将具装骑兵作为他们军队中的中坚力量,一次具装骑兵的决定性冲锋往往能一举奠定胜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但是奇怪的是,曾被南北朝时代各国视为珍宝的具装骑兵,到了唐朝却很少出场,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的弩太发达,但是唐代的弩和南北朝比并没有什么区别 。还有人说,是因为中原的马太矮,承受不了,但南北朝时期各国已成熟运用了具装骑兵数百年,如果马不行,早就应该抛弃了 。
实际上,唐代并非没有具装骑兵,唐朝不仅有具装,而且也是作为部队的精锐,之所以他的存在感相对较低,实在是因为没有碰上合适的对手,对手的变化使得唐朝的具装骑兵就算想表现也没有表现的机会 。
唐代初期也有具装骑兵,并有所使用
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很多人误以为具装骑兵在唐代被淘汰了,但实际上根据种种记载和文物来看,唐代的具装骑兵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作为部队的精锐而长期存在 。比如《新唐书》就明确记载,“各领翊卫二十八人,甲骑具装,执副仗槊,居散手卫外 。”这里明确提到了甲骑具装四个字 。
而在李世民准备出征窦建德前,史书也明确记到:“太宗亲披黄金甲,阵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 。”
而在征伐高句丽的战役中,《旧唐书》又明确提到:“帝亲率甲骑万余与李勣会 。”这里的甲骑就是指具装骑兵,在中国古代的语境中,马不披甲的快速骑兵往往被称为精骑、骁骑,这些词语通常描述的都是汉朝那种机动快速的骑兵,而一旦提及甲骑、铁马,则必然是人马皆披甲的具装铁骑 。
除了记载,很多出土文物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挖出的唐代骑兵俑中,有不少都是人马皆披甲的具装骑兵,而且相比于南北朝,其铠甲更为完备,装备更为精良 。
而在唐朝初期的几个战役中,具装骑兵也曾大显身手,一是前面提到的唐太宗征伐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当时窦建德十万大军兵临虎牢关 。李世民兵少将寡,无法与其在正面堂堂对阵 。于是李世民先让部队原地不动,以逸待劳,等窦建德士兵围城间隙因口渴坐下休息时,突然命令自己最为精锐的一万具装骑兵呼啸而下,这一冲锋打的窦建德措手不及,十万大军顿时灰飞烟灭,窦建德也被李世民俘虏 。
而在与高句丽的战役中,具装骑兵再一次大显身手 。高句丽的士兵装备精良,并也配备具装骑兵,史料记载其铠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也” 。面对有着坚甲利兵的高句丽军队,唐朝的具装大放异彩,唐书中多次记载李世民带领甲骑左冲右突,大破敌军 。
不过虽然具装骑兵在唐初有所使用,但在安史之乱前漫长的时间里,唐朝的具装骑兵总体上讲出场不多,而出场不多的原因,恰在于唐朝初期的主要敌人是来去如风的突厥人,具装骑兵即使能正面驱逐他们,也无法追击扩大战果,因此,唐朝初期的骑兵主力一直是人披重甲但马不披甲的快速机动的重骑兵 。
突厥轻骑来去如风,唐朝被迫使用更为轻型的重骑兵
唐朝初年的最大敌人,莫过于突厥,突厥虽然也有少量具装骑兵,但其绝对的主力则是手持弓箭,穿着轻甲或无甲的轻骑兵 。突厥骑兵的特点是来去如风、难以捉摸,长于骚扰偷袭而非正面对敌 。而突厥骑兵惯用的战法往往也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游击战术,面对这样的敌人,显然速度要比杀伤力要重要的多,而具装骑兵恰恰是为了防御力和杀伤力而失去了骑兵最大的优势:速度 。
- 为何影视剧中的僵尸都出现在清朝?
- 唐朝无厘头谋反事件:只为到皇宫吃顿饭
- 古代皇帝宠幸后宫佳丽为何不能超过半个小时
- 故宫紫禁城有70多口井为何没人敢喝里面的水
- 平阳公主先后三个丈夫为何独独选择卫青合葬?
- 最牛宰相家族河东裴氏:唐朝就出过30位
- 福全是顺治皇长子,为何顺治没传位给他?
- 西门庆真的很好色吗最终为何连娶三个丑女?
- 古代官员下跪前为何都先拍几下袖子有何隐情
- 为何项羽看不起韩信,却从来没有看不起刘邦,并且还跟他结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