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 。其为患不减于荆、吴" 。
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 。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 。《汉书·地理志》记载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联合五国攻田齐,占领齐国大部,田单辅佐齐襄王凭借莒、即墨二城复国 。
莒国故城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
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 。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
商代,莒地属青州姑幕国,清雍正《莒县志》记:莒地"唐虞以前无考,商(属)姑幕国 。此侯国也,殷爵列三等,而姑幕实侯此土,仅见之汉史中 。"
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莒国国势正强 。莒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不断发动战争 。到春秋中后期,国内混乱,政治腐败,国势日弱,疆域屡遭蚕食 。
莒国故城西周封国,出至嬴姓 。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无道,周起兵伐纣,莒人全力以赴助周灭商,并臣服于周 。周朝建立后,没有封王室之人前来就国,仍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 。都于计(也称计亓,后人亦写作计斤,在今胶州市南关城子村),至春秋初迁都莒(今山东莒县),传23世,立国600余年,其中都计近300年 。莒国的公族子孙以国都地名为姓,取一个计字,世代承继 。鲁隐公二年(前720)至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73),莒的疆域较封国之初有所扩张 。春秋时期疆域曾东起黄海,西至今沂水县境,南达今江苏赣榆,北至今昌邑县境,拥有大小城邑30多个,是今山东地区仅次于齐、鲁的大国 。莒国附近的贵族与国君,在本国遭受排挤时,多奔莒国避难 。鲁庆父避难莒国时,鲁人贿赂莒人交出庆父 。庆父交给鲁人后,鲁自食其言,未送贿赂,引起莒国不满 。鲁莒之间曾数次发生战争,莒败 。齐自恃其强,屡欺莒,莒国式微 。周考王十年(前431),楚国势力扩张到淮上,灭蔡后,进而灭莒,但莒离其本土过远,难以长期占有,莒之全境最终被齐国兼并 。
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 。《读史方舆纪要》"废莒县"条载:"旧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内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 。"元至元中载"东北隅为今城,周五里有奇 。"明始砌以砖,即今之城垣 。匝郭土阜,皆昔之故城基地 。
莒国,子爵,《通志·氏族略》谓其为"嬴姓,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今山东密州莒县是也 。"据《世本》记载,莒自纪公以下为己姓,故《左传》莒女称戴己、声己 。《史记·楚世家》谓:"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时当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 。《汉书·地理志》谓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后归齐 。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莒城不下 。汉置莒县,又为城阳国 。
故城西北角在前城子后村南50米,西墙伸到刘家菜园、韩家菜园前至南关村的消气岭以东 。东南角湮没已久,无从查考 。东墙所经至傅家洼以西,地名为"城子" 。北墙至县化肥厂前 。外城西北角"城子口"东西各有一段长200米,高3米的残墙 。东南至潍徐公路一喧有明显的高地,特别是"消气岭"一带,墙基仍高2米多 。
- 春秋初期的姬姓侯爵诸侯国:息国的建立与灭亡
- 周朝王室诸侯国:蔡国的建立于灭亡
-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滕国什么时候建立的?
- 周朝诸侯国:曹国的发展史
- 封邦建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周朝就有的吗
- 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莒国实力如何?
- 先秦时期诸侯国:越国的建立和灭亡
- 周朝的一个姬姓国家:巴国的建立与灭亡
- 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九任统治者:晋穆侯的生平
- 春秋时期:莒国的疆域与都邑介绍